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刑罚目的概论 | 第12-22页 |
(一) 中外刑罚目的理论简介 | 第12-16页 |
1、外国刑法中刑罚目的理论简介 | 第12-15页 |
2、中国大陆法学界刑罚目的理论简介 | 第15-16页 |
(二) 中外刑罚目的理论比较 | 第16-22页 |
1、刑罚目的概念 | 第16-17页 |
2、刑罚目的内容 | 第17-19页 |
3、比较研究结论 | 第19-22页 |
二、缓刑制度概论 | 第22-31页 |
(一) 缓刑制度的内涵 | 第22-25页 |
1、缓刑制度 | 第22-23页 |
2、中国缓刑制度的内涵 | 第23-25页 |
(二) 缓刑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25-31页 |
1、各国缓刑制度适用条件概述 | 第25-26页 |
2、中国缓刑制度适用条件概论 | 第26-31页 |
三、中国职务犯罪缓刑适用现状 | 第31-43页 |
(一) 中国职务犯罪案件缓刑适用现状实证调查 | 第31-33页 |
(二) 中国职务犯罪案件缓刑适用率过高原因分析 | 第33-40页 |
1、法律原因 | 第33-36页 |
2、机制原因 | 第36-40页 |
(三) 中国职务犯罪缓刑适用率过高对刑法目的和缓刑体系的负面效果 | 第40-43页 |
四、控制中国职务犯罪案件缓刑适用率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1、夯实立法基础,强化实体条件,完善程序 | 第43-44页 |
2、正确认定自首、立功等“两类”情节严格把握量刑尺度 | 第44-45页 |
3、强化三重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 第45-47页 |
4、增加非刑罚处理方式,节约诉讼资源 | 第47页 |
5、检察考核制度的改变 | 第47页 |
6、大力提高法官自身素质 | 第47-48页 |
五、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