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总体思路 | 第8-9页 |
1.3 前人所做工作 | 第9页 |
1.4 本人所做工作 | 第9-10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0-19页 |
2.1 地 层 | 第10-14页 |
2.2 构 造 | 第14-15页 |
2.2.1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4-15页 |
2.2.2 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 第15页 |
2.2.3 主要断裂与褶皱构造 | 第15页 |
2.3 侵入岩 | 第15-17页 |
2.3.1 博罗科努侵入岩带 | 第16页 |
2.3.2 伊犁侵入岩带 | 第16-17页 |
2.3.3 那拉提侵入岩带 | 第17页 |
2.4 火山岩 | 第17-19页 |
3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特征 | 第19-30页 |
3.1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理分布 | 第19-20页 |
3.2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特征描述 | 第20-29页 |
3.2.1 博罗科努山以南的图拉苏火山盆地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组合特征 | 第20-25页 |
3.2.1.1 火山岩特征 | 第20-22页 |
3.2.1.2 岩石化学特征 | 第22-25页 |
3.2.2 伊犁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组合特征 | 第25-29页 |
3.2.2.1 火山岩特征 | 第25-26页 |
3.2.2.2 岩石化学特征 | 第26-29页 |
3.3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 | 第29-30页 |
4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含矿性研究 | 第30-52页 |
4.1 伊犁地区地球化学成矿背景 | 第30-31页 |
4.1.1 主要微量元素的背景特征 | 第30页 |
4.1.2 主要微量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分配特征 | 第30-31页 |
4.2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含矿性特征 | 第31-52页 |
4.2.1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床(点)的分布 | 第31-35页 |
4.2.2 吐拉苏火山盆地之中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含矿性特征 | 第35-44页 |
4.2.2.1 火山岩含矿性分析 | 第35-38页 |
4.2.2.2 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 第38-40页 |
4.2.2.3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40-44页 |
4.2.3 伊犁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含矿性特征 | 第44-52页 |
4.2.3.1 伊犁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成矿元素在各地的分配 | 第44页 |
4.2.3.2 铜矿床(点)的主要类型 | 第44-45页 |
4.2.3.3 哈尔克山—那拉提山北水磨沟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含矿性特征。 | 第45-46页 |
4.2.3.4 典型矿床描述 | 第46-52页 |
5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金、铜成矿规律总结 | 第52-57页 |
5.1 金矿成矿规律总结 | 第52-55页 |
5.2 铜矿成矿规律总结 | 第55-57页 |
6 结 论 | 第57-58页 |
致 谢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