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A+下行带宽增强系统的研究与构建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1页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6-7页 |
·引入高速分组接入增强技术的原因与意义 | 第7-9页 |
·高速分组接入增强技术的发展 | 第9-11页 |
·国际上的发展 | 第9-10页 |
·国内的发展 | 第10-11页 |
第2章 高速分组接入增强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第11-22页 |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CDMA)基本原理 | 第11-15页 |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系统架构 | 第11-12页 |
·WCDMA地面接口通用协议模型 | 第12-13页 |
·无线接口协议 | 第13-15页 |
·高速分组接入HSPA关键技术 | 第15-20页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 | 第15-18页 |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技术 | 第18-20页 |
·层2为HSPA+增强的功能 | 第20-22页 |
·下行层2的增强 | 第20-21页 |
·上行层2的增强 | 第21-22页 |
第3章 第三章HSPA+下行带宽增强系统的设计 | 第22-34页 |
·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基站(NodeB)需求分析 | 第24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24-26页 |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26-27页 |
·无线网络控制器设计 | 第26页 |
·基站设计 | 第26-27页 |
·下行高阶调制功能 | 第27-28页 |
·双发双收功能 | 第28-30页 |
·双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功能 | 第30-32页 |
·下行64QAM与MIMO并发功能 | 第32页 |
·HSPA+调度器 | 第32-34页 |
·HSPA+的媒体接纳控制协议架构 | 第32-33页 |
·HSPA+调度器主要功能 | 第33-34页 |
·HSPA+调度器的输入与输出 | 第34页 |
第4章 HSPA+下行带宽增强系统的实现 | 第34-61页 |
·系统结构的实现 | 第34-38页 |
·系统结构 | 第34-38页 |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第38页 |
·下行高阶调制 | 第38-41页 |
·64QAM功能实现 | 第38-39页 |
·64QAM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双发双收功能 | 第41-48页 |
·双发双收工作流程 | 第41-42页 |
·双发双收关键技术 | 第42-43页 |
·双发双收用户与传统用户共存问题的解决 | 第43-46页 |
·双发双收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双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功能 | 第48-52页 |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配置和策略 | 第49-51页 |
·基站的联合调度算法 | 第51-52页 |
·联合调度增益测试 | 第52页 |
·64QAM与MIMO并发 | 第52-53页 |
·HSPA+调度器 | 第53-56页 |
·HSPA+网络部署策略 | 第56-60页 |
·HSPA+引入对现网的影响 | 第56-58页 |
·HSPA+部署策略 | 第58-60页 |
·系统的应用及评价 | 第60-61页 |
第5章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