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不同环境中木聚糖酶基因多样性分析及宏基因组来源的新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6页
   ·木聚糖的组成和结构第18-19页
   ·木聚糖的降解第19-21页
     ·木聚糖降解相关酶第19-20页
     ·β-1,4-内切木聚糖酶第20页
     ·β-木糖苷酶第20-21页
     ·其它相关的侧链水解酶第21页
   ·木聚糖酶研究进展第21-28页
     ·木聚糖酶的来源第22页
     ·木聚糖酶的性质第22页
     ·木聚糖酶的分类第22-25页
     ·木聚糖酶的催化机制第25-26页
     ·木聚糖酶的分子结构区域第26-28页
   ·木聚糖酶的应用第28-30页
     ·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第28页
     ·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第28-29页
     ·在食品行业上的应用第29页
     ·在能源其它行业上的应用第29-30页
   ·木聚糖酶的分子克隆及基因工程第30-32页
     ·木聚糖酶的分子克隆第30-31页
     ·木聚糖酶的基因工程第31-32页
   ·未培养微生物的开发与利用第32-35页
     ·微生物的多样性第32页
     ·宏基因组学法获得新基因第32-3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5-36页
第二章 土壤环境中木聚糖酶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第36-108页
 第一节土壤环境中第十家族(GH10)木聚糖酶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第36-82页
   ·实验材料第36-37页
     ·取样第36页
     ·菌株,载体,工具酶,试剂第36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36-37页
     ·常用溶液第37页
     ·培养基第37页
     ·主要仪器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45页
     ·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第37-38页
     ·第十家族(GH10)木聚糖酶的简并引物的设计第38-39页
     ·GH10 木聚糖酶的简并引物的验证第39-42页
     ·GH10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文库的构建第42-44页
     ·GH10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测序及进化分析第44页
     ·不同土壤环境中GH 10 木聚糖酶的丰度分析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78页
     ·六个土壤的化学性质的测定第45页
     ·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的提取和纯化第45-46页
     ·GH10 木聚糖酶简并引物的设计与验证第46-48页
     ·GH10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第48-49页
     ·六个土壤环境中GH10 木聚糖酶基因多样性的分析第49-77页
     ·各土壤环境中GH 10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丰度及多样性分析第77-78页
   ·讨论第78-82页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中第十一家族(GH11)木聚糖酶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第82-107页
   ·实验材料第82页
     ·土壤微生物的宏基因组DNA第82页
     ·菌株,载体,工具酶,试剂第82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82页
     ·常用溶液第82页
     ·培养基第82页
     ·主要仪器第82页
   ·实验方法第82-87页
     ·第十一家族(GH11)木聚糖酶的简并引物的设计第82-83页
     ·GH11 木聚糖酶的简并引物的验证第83-85页
     ·土壤中GH11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文库的构建第85-87页
     ·GH11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测序及进化分析第87页
   ·结果与分析第87-104页
     ·GH11 木聚糖酶简并引物的设计与验证第87-89页
     ·GH11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第89-90页
     ·五个土壤环境中GH11 木聚糖酶基因多样性的分析第90-104页
   ·讨论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三章 瘤胃环境中木聚糖酶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第108-138页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取样第108页
     ·菌株,载体,工具酶,试剂第108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108页
     ·常用溶液第108页
     ·培养基第108页
     ·主要仪器第108-109页
   ·实验方法第109-114页
     ·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第109页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文库的构建第109-113页
     ·瘤胃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测序及进化分析第113页
     ·两个瘤胃环境中木聚糖酶的丰度分析第113-114页
   ·结果与分析第114-134页
     ·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的提取和纯化第114页
     ·木聚糖酶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第114-116页
     ·瘤胃木聚糖酶基因多样性的分析第116-134页
   ·讨论第134-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四章 直接从瘤胃内含物的宏基因组中克隆木聚糖酶基因第138-166页
   ·实验材料第138页
     ·宏基因组DNA第138页
     ·菌株,载体,工具酶,试剂第138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138页
     ·常用溶液第138页
     ·培养基第138页
     ·主要仪器第138页
   ·实验方法第138-142页
     ·目标基因序列的选择第138-139页
     ·木聚糖酶全长序列的扩增第139-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142-162页
     ·目标基因序列的选择第142-144页
     ·木聚糖酶基因全长的克隆第144-147页
     ·木聚糖酶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第147-162页
   ·讨论第162-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6页
第五章 瘤胃宏基因组来源的4 个新的木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及性质研究第166-209页
 第一节 瘤胃来源的双结构域的第十家族低温木聚糖酶基因xynGR40 的表达及性质分析第166-182页
   ·实验材料第166-167页
     ·菌株和质粒第166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166页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第166页
     ·主要仪器第166-167页
     ·培养基第167页
     ·常用溶液第167页
   ·实验方法第167-175页
     ·原核表达载体 pET-22b(+)-xynGR40 的构建第167-171页
     ·重组酶XynGR40 的纯化第171-173页
     ·重组酶XynGR40 的酶活测定第173-174页
     ·重组酶XynGR40 的性质测定第174-175页
   ·结果与分析第175-180页
     ·重组酶XynGR40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175-176页
     ·重组酶XynGR40 的酶学性质研究第176-180页
   ·讨论第180-182页
 第二节 瘤胃来源的单结构域的第十家族木聚糖酶基因xynGR67 的表达及性质分析第182-193页
   ·实验材料第182页
     ·菌株和质粒第182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182页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第182页
     ·主要仪器第182页
     ·培养基第182页
     ·常用溶液第182页
   ·实验方法第182-187页
     ·原核表达载体 pET-22b(+)-xynGR67 的构建第182-184页
     ·重组酶XynGR67 的纯化第184-185页
     ·重组酶XynGR67 的酶活测定第185-186页
     ·重组酶XynGR67 的性质测定第186-187页
   ·结果与分析第187-191页
     ·重组酶XynGR67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187-188页
     ·重组酶XynGR67 的酶学性质研究第188-191页
   ·讨论第191-193页
 第三节 瘤胃来源的两个第十一家族木聚糖酶基因xynR8 和xynR127 的表达及性质分析第193-208页
   ·实验材料第193-194页
     ·菌株和质粒第193页
     ·引物合成及DNA 测序第193页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第193页
     ·主要仪器第193页
     ·培养基第193页
     ·常用溶液第193-194页
   ·实验方法第194-198页
     ·原核表达载体 pET-22b(+)-xynR8 和 pET-22b(+)-xynR127 的构建第194-196页
     ·重组酶XynR8 和XynR127 的纯化第196-197页
     ·重组酶XynR8 和XynR127 的性质测定第197-198页
   ·结果与分析第198-206页
     ·重组酶XynR8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198-199页
     ·重组酶XynR127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199-201页
     ·重组酶XynR8 的酶学性质研究第201-203页
     ·重组酶XynR127 的酶学性质研究第203-206页
   ·讨论第206-208页
 本章小结第208-209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209-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23页
致谢第223-224页
作者简历第224-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评估研究
下一篇:AtPPR2基因在拟南芥配子体和胚胎发育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