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1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干旱的定义 | 第15-16页 |
·干旱灾害对草原植被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干旱灾害监测与评估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传统干旱灾害监测指标研究 | 第16-18页 |
·遥感干旱灾害监测指数研究 | 第18-19页 |
·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的传统监测与评估研究 | 第19-20页 |
·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 | 第20页 |
·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 | 第23-29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23-25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26页 |
·研究区草原概况 | 第26-28页 |
·研究区草原旱灾历史概况 | 第28-29页 |
3 第三章数据处理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44页 |
·数据选取 | 第29页 |
·多元数据空间匹配 | 第29页 |
·遥感数据处理与参数反演计算 | 第29-35页 |
·HDF 文件的提取 | 第30页 |
·反射率数据和辐射亮度数据产品的生成 | 第30-31页 |
·太阳高度角纠正 | 第31页 |
·植被指数计算 | 第31-32页 |
·地表温度计算 | 第32-35页 |
·几何纠正 | 第35页 |
·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35-37页 |
·气象数据处理 | 第37-40页 |
·气象数据空间插值 | 第38页 |
·气象干旱指标SPI 的计算 | 第38-4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40-44页 |
·MODIS 数据的处理与地表参数的反演技术路线 | 第40-42页 |
·干旱灾害对草原植被的影响研究技术路线 | 第42页 |
·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草原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技术路线 | 第43-44页 |
4 第四章干旱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 第44-57页 |
·生长季干旱概况与参照年份的确定 | 第44-46页 |
·干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 第46-49页 |
·草原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的建立 | 第46-47页 |
·不同类型草原植被的生长速度对干旱的响应 | 第47-48页 |
·不同生长期草原植被的生长速度对干旱的响应 | 第48-49页 |
·干旱对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 第49-52页 |
·基于地面实测数据的产草量遥感反演 | 第49-51页 |
·干旱对盛草期产草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干旱对草原植被优势种群的影响 | 第52-57页 |
·夏季干旱对羊草种群优势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54页 |
·夏季干旱对贝加尔针茅种群优势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54-55页 |
·夏季干旱对大针茅与克氏针茅种群优势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夏季干旱对小针茅种群优势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5 第五章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与预警研究 | 第57-71页 |
·土壤湿度遥感监测模型 | 第57-65页 |
·利用LST-NDVI 特征空间挖掘土壤湿度信息的原理 | 第57-59页 |
·基于角度因子的LST-NDVI 特征空间构建法定量反演土壤湿度 | 第59-65页 |
·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 | 第65页 |
·草原干旱灾害遥感预警复合指标的确定 | 第65-71页 |
6 第六章草原地区干旱灾害评估 | 第71-83页 |
·草原干旱灾害灾情评估指标的确定 | 第71-75页 |
·灾情范围指数 | 第71-72页 |
·灾情持续指数 | 第72-73页 |
·灾害强度指数 | 第73-74页 |
·灾害损失指数 | 第74-75页 |
·草原干旱灾害程度评估与干旱灾害类型评定 | 第75-83页 |
·草原干旱灾害综合评估指数 | 第75-76页 |
·草原干旱灾害类型评定 | 第76-80页 |
·内蒙古东部草原干旱灾害评估结果 | 第80-83页 |
7 第七章草原地区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 第83-94页 |
·草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基本原理 | 第83-84页 |
·草原旱灾风险评估体指标系的建立 | 第84-91页 |
·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标的确定 | 第84-86页 |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的确定 | 第86-88页 |
·承灾体易损性指标的确定 | 第88-89页 |
·防灾抗灾能力指标的确定 | 第89-91页 |
·草原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 第91-94页 |
8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 | 第94-97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讨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作者简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