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概述 | 第10-27页 |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 第11-12页 |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 第11-12页 |
·单叶水平的WUE | 第11页 |
·整株植物水平的WUE | 第11页 |
·长期水平的WUE | 第11-12页 |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 第12页 |
·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碳同位素组成比(δ~(13)C)与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 | 第13-14页 |
·碳同位素分馏的机理 | 第14-15页 |
·环境因子对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 第15-18页 |
·光 | 第15页 |
·大气CO_2 组成 | 第15-16页 |
·温度 | 第16页 |
·水分 | 第16-18页 |
·其他因素 | 第18页 |
·碳同位素分辨率在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7页 |
·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 | 第18-21页 |
·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 第21-23页 |
·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植物抗旱节水育种 | 第23-27页 |
2 研究材料、研究区概况、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27-39页 |
·研究材料及来源 | 第27-29页 |
·油松种源林 | 第27-28页 |
·油松种子园 | 第28页 |
·油松子代林 | 第28-29页 |
·主要试验区自然条件概况 | 第29页 |
·河北遵化东陵林场 | 第29页 |
·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教学实习林场 | 第2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 第31-39页 |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31页 |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 | 第31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31-35页 |
·油松种源生长状况 | 第31-34页 |
·油松种子园生长状况 | 第34-35页 |
·油松子代林生长状况 | 第35页 |
·气象资料 | 第35-36页 |
·唐山地区2004 年~2006 年气象资料 | 第35-36页 |
·油松气候分布区温暖指数、春季干燥度 | 第3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39页 |
·重复力 | 第36-37页 |
·遗传力 | 第37-39页 |
3 油松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点 | 第39-54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针叶和小枝的δ~(13)C 值特点 | 第39-43页 |
·油松半同胞子代家系针叶和小枝的δ~(13)C 值特点 | 第43-45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针叶δ~(13)C 值不同叶龄、不同季节间变化 | 第45-49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同季节不同年度间同龄针叶δ~(13)C 值差异 | 第46-48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不同季节的同龄针叶间δ~(13)C 值差异 | 第48-49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针叶同年度同季节不同叶龄针叶间δ~(13)C 值差异 | 第49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小枝稳定碳同位素季节变化 | 第49-50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δ~(13)C 值的器官差异 | 第50-51页 |
·不同树龄油松的δ~(13)C 值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油松δ~(13)C 值与气体交换效率的关系 | 第54-63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气体交换参数 | 第55-56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光合速率 | 第56-57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蒸腾速率 | 第57-58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气孔导度 | 第58-59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水分利用效率 | 第59-60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δ~(13)C 值与气体交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5 油松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遗传参数 | 第63-76页 |
·种子园无性系δ~(13)C 值的遗传特性 | 第64-68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针叶和小枝的δ~(13)C 值年季间的相关性 | 第64-65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δ~(13)C 值年季间的变异 | 第65-66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间δ~(13)C 值的变异 | 第66-68页 |
·种子园与子代δ~(13)C 值之间的遗传关系 | 第68-69页 |
·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δ~(13)C 值的遗传特性 | 第69-71页 |
·油松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林δ~(13)C 值年季间的相关性 | 第69-70页 |
·油松种子园半同胞子代δ~(13)C 值季节间的重复力 | 第70页 |
·油松半同胞子代δ~(13)C 值家系间的变异 | 第70-71页 |
·油松种源δ~(13)C 值的遗传特性 | 第71-72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年季间的重复力 | 第71-72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的种源遗传力 | 第72页 |
·油松δ~(13)C 值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第72-74页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δ~(13)C 值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第72-73页 |
·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δ~(13)C 值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6 油松种源δ~(13)C 值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 第76-89页 |
·油松δ~(13)C 值的空间特征 | 第77-80页 |
·油松的δ~(13)C 值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 第77-78页 |
·油松的δ~(13)C 值与经度的关系 | 第78-79页 |
·油松δ~(13)C 值与纬度的关系 | 第79-80页 |
·油松δ~(13)C 值的环境特征 | 第80-85页 |
·油松δ~(13)C 值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 第80-81页 |
·油松δ~(13)C 值与年均温度的关系 | 第81-83页 |
·油松δ~(13)C 值与1 月平均温度和7 月平均温度的关系 | 第83-84页 |
·油松δ~(13)C 值与温暖指数、春季干燥度的关系 | 第84-85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的特点分析 | 第85-88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与原产地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85-86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的年季间相关性分析 | 第86-87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89-92页 |
·油松种内δ~(13)C 值的遗传能力 | 第89页 |
·油松稳定碳同位素特点 | 第89-90页 |
·油松δ~(13)C 值与气体交换效率的关系 | 第90页 |
·油松种源林δ~(13)C 值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 第90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6页 |
导师简介 | 第106-108页 |
个人简介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