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以及其与转向后的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从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思维角度 | 第16-25页 |
·近代西方哲学的缺陷——主客体二元对立、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导致价值观上的抽象的人 | 第16-17页 |
·从近代西方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 第17-25页 |
·从近代西方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变——方法论:超越二元对立,强调主客体的统一,更多地面向现实生活世界;价值观:社会中的人 | 第17-22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 第22-25页 |
第2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思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方法论和“一切人的自由”的核心价值观 | 第25-34页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 第25-31页 |
·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总体论——认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25-27页 |
·葛兰西:“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 第27-31页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人自由”的价值观——阿尔杜塞对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分析与立法中“人”的平等 | 第31-32页 |
·马尔库塞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概括 | 第32-34页 |
第3章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理论对资本主义法律理念的本质的揭示看其方法论的意义 | 第34-56页 |
·福柯对权力普遍化的分析:私人领域的规章化、标准化也是一种强制——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的私法——私法传统功能定位缺失,关注真实自由的实现 | 第35-37页 |
·墨菲对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观和社群主义的积极自由观的分析——重视个人的全面自由 | 第37-38页 |
·德拉—沃尔佩对资本主义民主和公民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平等主义自由的见解——超越自由和民主的对立 | 第38-39页 |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话语民主——社会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法律机制安排 | 第39-44页 |
·普兰查斯:国家以大众利益、公共利益出现,实施的是阶级统治职能——中国应警惕权贵资本主义,在利益冲突下应尽可能实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分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 第44-46页 |
·高兹、佩珀对生态现象的分析——技术具有非中立性 | 第46-48页 |
·从吉登斯对新自由主义和福利国家的分析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面临全球化,法律本身的内容决定于社会政治内容 | 第48-54页 |
·吉登斯的国家理论和哲学理论分析 | 第48-51页 |
·民主社会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