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口与聚落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福州的历史概况 | 第9-11页 |
| ·课题的学术史回顾及研究视角 | 第11-15页 |
| 第2章 从历史的角度看福州地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21页 |
| ·近山平原是福州聚落最早形成地区 | 第15-19页 |
| ·滨海平原或内地远山平原聚落发展最为迅速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福州人的来源及组成 | 第21-27页 |
| ·闽越人 | 第21-22页 |
| ·疍民 | 第22页 |
| ·汉族 | 第22-24页 |
| ·畲族 | 第24页 |
| ·回族、蒙古族、满族 | 第24-27页 |
| 第4章 历代福州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 | 第27-37页 |
| ·历代福州人口数量 | 第27-28页 |
| ·福州人口分布 | 第28-37页 |
| 第5章 福州聚落的形态 | 第37-43页 |
| ·福州城市的形态 | 第37-39页 |
| ·福州的坊巷 | 第39页 |
| ·福州民居 | 第39-40页 |
| ·福州乡村聚落形态 | 第40-43页 |
| 第6章 福州地名文化略考 | 第43-51页 |
| ·以方位命名的原则 | 第43页 |
| ·“因山为名”原则 | 第43-44页 |
| ·“因水为名”原则 | 第44-45页 |
| ·以具体地理实体为名的原则 | 第45-47页 |
| ·“因事名之”原则 | 第47-48页 |
| ·“年号地名”原则 | 第48页 |
| ·“以形得名”原则 | 第48页 |
| ·以姓氏、人物为名的原则 | 第48-49页 |
| ·合二为一的原则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1. 本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及方法 | 第51页 |
| 2. 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 第51页 |
| 3. 创造性成果 | 第51页 |
| 4. 应用前景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