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模块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国外研究及其进展 | 第11-13页 |
·模块化概念的演进 | 第11-12页 |
·对模块化与风险投资、风险企业的研究 | 第12页 |
·对模块化与企业组织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模块化局限性的研究 | 第13页 |
·国内研究及其进展 | 第13-16页 |
·对模块化与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研究 | 第13-14页 |
·对模块化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4页 |
·对模块化与企业组织的研究 | 第14-16页 |
·对模块化局限性的研究 | 第16页 |
·文献评述 | 第16-19页 |
·模块化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关于模块化的进一步思考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系统集成商的选择模式分析:激励视角 | 第19-33页 |
·风险投资商集成模式 | 第19-25页 |
·风险投资及其运作机制 | 第19-20页 |
·风险投资商的集成与激励功能 | 第20-22页 |
·研发锦标赛的激励机制 | 第22-24页 |
·风险投资商集成的条件 | 第24-25页 |
·核心企业集成模式 | 第25-30页 |
·核心企业集成的背景:模块生产网络的兴起 | 第25-26页 |
·核心企业集成的具体方式 | 第26-28页 |
·核心企业对模块商激励的影响 | 第28-29页 |
·核心企业集成的条件 | 第29-30页 |
·对两种系统集成模式的比较 | 第30-33页 |
·系统结构和信息处理过程 | 第30-31页 |
·对模块商的激励方式 | 第31-32页 |
·系统集成的效率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软件产业集成商的选择:以江苏省为例 | 第33-46页 |
·集成商与模块商的运行平台:政府和行业协会 | 第33-36页 |
·政府功能与作用的一般性分析 | 第33-34页 |
·行业协会功能与作用的一般性分析 | 第34-36页 |
·江苏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江苏软件产业发展过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完善,制约了大量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 | 第38-39页 |
·企业间缺乏分工合作,导致难以实现系统创新 | 第39-40页 |
·江苏软件产业集成商的现行选择 | 第40-43页 |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商成为系统集成商 | 第40-41页 |
·加强企业间分工合作,促进核心软件企业成为系统集成商 | 第41-43页 |
·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两种系统集成模式的促进作用 | 第43-46页 |
·优化江苏软件产业孵化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生成和发展 | 第43-44页 |
·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推动江苏软件企业的分工合作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6-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