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MA网络掉话率研究和优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SCDMA简介 | 第10页 |
| ·SCDMA技术特点 | 第10-14页 |
| ·SCDMA的技术优势 | 第14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网络掉话机理 | 第15-20页 |
| ·掉话机理 | 第15-16页 |
| ·终端侧发起的掉话 | 第15页 |
| ·基站侧发起的掉话 | 第15-16页 |
| ·网络考核标准 | 第16页 |
| ·引发掉话的主要因素 | 第16-20页 |
| ·接入/切换冲突掉话 | 第16页 |
| ·长时前向干扰掉话 | 第16-17页 |
| ·短时前向干扰掉话 | 第17页 |
|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掉话 | 第17-18页 |
| ·长时覆盖不好掉话 | 第18页 |
| ·短时覆盖不好掉话 | 第18-19页 |
| ·业务信道发射功率受限掉话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SCDMA基站系统结构和性能 | 第20-32页 |
| ·射频板(RFC) | 第20-23页 |
| ·频综板(SYN) | 第23-25页 |
| ·基带处理板(MDM) | 第25-26页 |
| ·话音编码器板(VCC) | 第26-28页 |
| ·控制与接口板(CLU) | 第28-29页 |
| ·塔放接口板(CON) | 第29-30页 |
| ·塔顶放大器(TPA)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无线电传播特性 | 第32-42页 |
| ·无线电传播特性 | 第32页 |
| ·传播模型 | 第32-37页 |
| ·模型修正 | 第37-38页 |
| ·链路预算 | 第38-40页 |
| ·覆盖概率估计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智能天线 | 第42-49页 |
| ·智能天线的概念 | 第42页 |
| ·智能天线可减少延迟扩展与多径衰落 | 第42-43页 |
| ·智能天线能减小同道干扰 | 第43-44页 |
| ·智能天线对频谱效率与容量的改善 | 第44页 |
| ·智能天线对于DCA(动态信道分配)的改善 | 第44-46页 |
| ·智能天线对功率控制的改善 | 第46-47页 |
| ·智能天线对切换控制的改善 | 第47页 |
| ·SCDMA系统使用的智能天线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干扰对掉话率的影响 | 第49-53页 |
| ·同频干扰 | 第49-50页 |
| ·邻频干扰 | 第50-51页 |
| ·SCDMA系统同步 | 第51页 |
| ·小区呼吸效应 | 第51-52页 |
| ·抑制干扰的措施 | 第52-53页 |
| ·抑制同频干扰的措施 | 第52页 |
| ·抑制邻频干扰的措施 | 第52-53页 |
| 第七章 切换对掉话率的影响 | 第53-66页 |
| ·SCDMA系统空中接口资源分析 | 第53-57页 |
| ·SCDMA系统空间接口协议物理层的帧结构 | 第54-55页 |
| ·新的声码器的提出 | 第55-57页 |
| ·频率资源的管理 | 第57-62页 |
| ·邻频表的分类 | 第57-58页 |
| ·邻频表的扫频周期 | 第58-59页 |
| ·邻频表的测量 | 第59-61页 |
| ·邻频表的维护 | 第61-62页 |
| ·预防性质量预算切换 | 第62-66页 |
| ·预防性切换策略 | 第63-65页 |
| ·预防性切换的优点 | 第65-66页 |
| 第八章 SCDMA网络掉话率优化及实施案例 | 第66-81页 |
| ·SCDMA网络掉话率监测 | 第66-70页 |
| ·DOA性能监测 | 第67-69页 |
| ·路测 | 第69-70页 |
| ·SCDMA基站设备故障处理方法 | 第70-74页 |
| ·全部通道校准结果为257 | 第71-72页 |
| ·个别通道校准结果为257 | 第72页 |
| ·校准结果正常,底噪不正常 | 第72页 |
| ·加载校准数据不返回 | 第72-73页 |
| ·GPS故障及处理方法 | 第73-74页 |
| ·SCDMA网络掉话率控制机制的建立 | 第74-77页 |
| ·基站掉话率排序 | 第74-76页 |
| ·SCDMA网络掉话率优化处理流程 | 第76-77页 |
| ·基站掉话分析及处理案例 | 第77-79页 |
| ·网络掉话率优化项目总结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