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中国文化语境 | 第10-15页 |
一、开放激进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 | 第10-13页 |
二、商业化与多元化的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林兆华导演艺术的特色 | 第15-43页 |
第一节 林兆华导演艺术的个性 | 第16-23页 |
一、文本与演出的鲜活结合 | 第17-20页 |
二、独特的舞台处理方式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林兆华导演艺术个性中的偏执倾向 | 第23-36页 |
一、对文本的有意疏离 | 第23-29页 |
二、对形式的刻意追求 | 第29-36页 |
第三节 在表演上对演员的解放与阻碍 | 第36-43页 |
一、解放 | 第37-39页 |
二、阻碍 | 第39-43页 |
第三章 林兆华导演艺术特色的成因 | 第43-69页 |
第一节 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国戏剧产生的客观作用 | 第43-49页 |
一、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国戏剧的促动与牵制 | 第43-46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文化没能真正成熟或承传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北京人艺的作用 | 第49-55页 |
一、现实主义基调的定位 | 第49-52页 |
二、对戏剧实验提供的客观条件 | 第52-55页 |
第三节 外国现代性戏剧的影响 | 第55-59页 |
一、高行健的直接作用 | 第55-57页 |
二、外国现代导演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四节 个人因素 | 第59-69页 |
一、“大跃进”式的跳跃性成功情结 | 第59-62页 |
二、尚未成熟的宗教情结 | 第62-64页 |
三、对文本内涵读解的忽视 | 第64-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附录(一) | 第70-71页 |
附录(二) | 第7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