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引发的法律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手机短信概述 | 第9-12页 |
第一节 手机短信的概念 | 第9页 |
第二节 手机短信特征 | 第9-10页 |
一、手机短信须通过通信终端的接收、发送 | 第9-10页 |
二、短信平台是短信传输中间站 | 第10页 |
三、手机短信表达方式多样化 | 第10页 |
小结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手机短信引发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12-31页 |
第一节 关于短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 第12-18页 |
一、“短信陷阱”问题 | 第12-15页 |
二、“垃圾短信”的问题 | 第15-16页 |
三、代收费行为涉及的法律关系和存在问题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关于短信的著作权问题 | 第18-22页 |
一、手机短信是否具有著作权的问题 | 第18-19页 |
二、手机短信作品传播过程的法律问题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关于短信证据的相关问题 | 第22-26页 |
一、手机短信的特性分析 | 第22页 |
二、短信证据的可采性分析 | 第22-24页 |
三、短信证据的证据类型归属 | 第24-25页 |
四、关于短信证据审查标准及真实性 | 第25页 |
五、手机短信的有关证据保全问题 | 第25-26页 |
六、短信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26页 |
第四节 短信广告侵权的问题 | 第26-31页 |
一、短信广告概述及特点 | 第26-27页 |
二、短信广告的法律分析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我国关于手机短信侵权的保护现状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短信息服务的立法建议和管理方法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多方面入手解决短信息服务存款在问题 | 第33页 |
第二节 立法建议及管理策略 | 第33-44页 |
一、短信息的界定 | 第34页 |
二、确定短信服务行为主体的法律地位 | 第34-35页 |
三、升级短信服务的监管方式,引导短信服务良性发展 | 第35-37页 |
四、实行短信服务准入制度,严格短信使用行为 | 第37-38页 |
五、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保护个人隐私 | 第38-39页 |
六、确立短信的证据效力和加强短信的证据保全制度 | 第39页 |
七、严格控制短信群发,探索短信广告良性运营模式 | 第39-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