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手机短信引发的法律思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手机短信概述第9-12页
 第一节 手机短信的概念第9页
 第二节 手机短信特征第9-10页
  一、手机短信须通过通信终端的接收、发送第9-10页
  二、短信平台是短信传输中间站第10页
  三、手机短信表达方式多样化第10页
 小结第10-12页
第二章 手机短信引发的法律问题分析第12-31页
 第一节 关于短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第12-18页
  一、“短信陷阱”问题第12-15页
  二、“垃圾短信”的问题第15-16页
  三、代收费行为涉及的法律关系和存在问题第16-18页
 第二节 关于短信的著作权问题第18-22页
  一、手机短信是否具有著作权的问题第18-19页
  二、手机短信作品传播过程的法律问题第19-22页
 第三节 关于短信证据的相关问题第22-26页
  一、手机短信的特性分析第22页
  二、短信证据的可采性分析第22-24页
  三、短信证据的证据类型归属第24-25页
  四、关于短信证据审查标准及真实性第25页
  五、手机短信的有关证据保全问题第25-26页
  六、短信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第26页
 第四节 短信广告侵权的问题第26-31页
  一、短信广告概述及特点第26-27页
  二、短信广告的法律分析第27-31页
第三章 我国关于手机短信侵权的保护现状第31-33页
第四章 短信息服务的立法建议和管理方法第33-44页
 第一节 多方面入手解决短信息服务存款在问题第33页
 第二节 立法建议及管理策略第33-44页
  一、短信息的界定第34页
  二、确定短信服务行为主体的法律地位第34-35页
  三、升级短信服务的监管方式,引导短信服务良性发展第35-37页
  四、实行短信服务准入制度,严格短信使用行为第37-38页
  五、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保护个人隐私第38-39页
  六、确立短信的证据效力和加强短信的证据保全制度第39页
  七、严格控制短信群发,探索短信广告良性运营模式第39-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岩电视剧叙事话语研究
下一篇: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