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广西民族旅游宣传中的壮族女性形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一、引言第11-18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中国旅游宣传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推动了旅游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第11页
  2、民族风情旅游以其特色成为旅游的重要类型之一第11页
  3、少数民族女性是民族风情旅游宣传的主要对象第11-12页
  4、壮族女性是广西民族地区旅游宣传的主要对象第12页
 (二) 研究回顾第12-15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 研究目的意义第15-16页
  1、理论意义第15页
  2、实践意义第15-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页
  1、比较分析法第16页
  2、统计分析第16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16页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第16页
 (五)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1、民族旅游第16-17页
  2、旅游宣传第17-18页
  3、壮族女性形象第18页
二、广西旅游宣传中的壮族女性形象文本第18-24页
 (一) 样本选择原则第18页
 (二) 样本统计第18-24页
  1、“广西旅游在线”图片库中壮族女性形象分析第18-22页
  2、国内旅游交易会广西参展单位宣传小册子资料分析第22-24页
   (1) 2005 年国内旅游交易会第22-23页
   (2) 2006 年国内旅游交易会第23-24页
三、广西旅游宣传中壮族女性形象特征分析第24-28页
 (一) 不同制作者对壮族女性形象诉求的异同第24-25页
 (二) 壮族女性形象地域集中度较高第25-26页
  1、集中在刘三姐文化流传的主要地区第25-26页
  2、集中在壮族风情旅游开发条件较好的区域第26页
 (三) 与现代商业宣传女性形象的比较第26-27页
  1、更贴近生活个体第26-27页
  2、鲜有明星做广告第27页
  3、以“美女”形象为主,亦部分突出壮族女性审美情趣第27页
 (四) 以“刘三姐”为形象代言人第27-28页
 (五) “刘三姐”形象更具现代化特色第28页
 (六) 弘扬了壮族女性文化第28页
四、广西民族旅游宣传中壮族女性形象功能分析第28-36页
 (一) 壮族女性形象的建构功能第28-31页
  1、壮族女性形象的流变第29-30页
  2、“刘三姐”形象的演变第30-31页
 (二) 以“刘三姐”形象为代表的壮族女性形象的“标志物”功能第31-35页
  1、索绪尔(Saussure)的符号学理论第31-32页
  2、皮尔士(Peirce)的符号学理论第32-35页
 (三) 对广西其它少数民族女性生活的引导功能第35页
 (四) 强化壮族女性的族群认同意识功能第35-36页
五、广西旅游宣传中壮族女性形象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第36-51页
 (一) 存在问题第36-45页
  1、形象的刻板效应第36-38页
  2、壮族女性形象的区域性识别度不高第38-40页
  3、壮族女性形象的真实性问题第40-42页
  4、形象塑造者的话语权力问题第42-45页
 (二) 改善措施第45-51页
  1、壮族女性及少数民族女性参与旅游宣传制作第45-46页
  2、旅游宣传要挖掘壮族女性及少数民族女性生活个体的一面第46-47页
  3、旅游宣传应表现当代壮族女性及少数民族女性自主独立的一面第47-48页
  4、壮族女性及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应突出“内在美”,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8-49页
  5、壮族女性形象应该能够唤醒民族文化自觉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本文的创新第51页
 本文的不足第51页
 进一步研究第51-52页
注释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第56-57页
参与项目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东盟新闻报道国际视野价值取向的缺失和矫正
下一篇:澳门特别行政区公职人员的工作倦怠和相关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