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中国—东盟新闻报道及其地位 | 第11-19页 |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战略意义 | 第11-13页 |
(二) 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性质和特点 | 第13-15页 |
1、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性质 | 第13-14页 |
2、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三) 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原则与角色 | 第15-19页 |
1、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原则 | 第15-16页 |
2、中国—东盟新闻报道扮演的"搭桥者"角色 | 第16-17页 |
3、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 第17-19页 |
二、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基本状况和效果 | 第19-30页 |
(一) 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基本状况 | 第19-23页 |
1、国内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主要媒体 | 第19-20页 |
2、国内主流媒体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基本现状 | 第20-23页 |
(二) 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 第23-30页 |
1、受众对中国—东盟新闻报道内容的认知状况 | 第24-27页 |
2、受众对中国—东盟新闻报道的满意度 | 第27-30页 |
三、中国—东盟新闻报道国际视野价值取向的缺失 | 第30-38页 |
1、选题和定位出现偏差,以国内政治新闻信息为主 | 第30-31页 |
2、报道偏于树立广西区位形象,视野狭窄 | 第31-33页 |
3、信息传播对象具内向性 | 第33页 |
4、阶段性的集中宣传报道 | 第33-34页 |
5、报道内容失衡,正面报道占绝对优势 | 第34-35页 |
6、媒体报道各自为阵,缺乏联动,硬性短消息唱主角 | 第35-36页 |
7、新闻语言缺乏亲和力,受众难以认同 | 第36-38页 |
四、中国—东盟报道国际视野价值取向缺失的原因 | 第38-48页 |
(一) 传媒主观因素的影响 | 第38-44页 |
1、媒体国际化意识的缺失 | 第38-39页 |
2、陈旧报道观念与思维定势影响 | 第39-40页 |
3、媒介及从业人员自身的认知偏见 | 第40-44页 |
(二) 传媒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 | 第44-48页 |
1、新闻政策限制 | 第44-46页 |
2、对东盟国家的认知缺乏 | 第46-47页 |
3、文化差异的制约 | 第47-48页 |
五、中国—东盟报道国际视野价值取向的建构 | 第48-59页 |
(一) 立足"和平崛起"国家战略,树立全局观 | 第48-49页 |
(二) 维护中国—东盟新闻报道中"和谐"的媒介生态 | 第49-51页 |
1、政府与媒体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 | 第49页 |
2、媒体与受众协同共进的和谐 | 第49-50页 |
3、媒体与媒体的共存互补的和谐 | 第50-51页 |
4、媒体内部报道平衡的和谐 | 第51页 |
(三) 调整封闭的文化心态,拓展文化视野 | 第51-53页 |
(四) 调整中国—东盟新闻的报道策略 | 第53-59页 |
1、注重媒介传播对外的舆论引导功能 | 第53-54页 |
2、突出报道的外向性特征 | 第54-56页 |
3、从对外报道走向国际传播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1: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工作方案 | 第63-71页 |
附录2:报纸内容分析量表 | 第71-72页 |
附录3:调查问卷(1) | 第72-73页 |
附录4:调查问卷(2)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