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相关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1-12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智能天线技术 | 第15-25页 |
| ·智能天线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 ·信号模型 | 第17-21页 |
| ·波束形成问题 | 第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基本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第25-38页 |
| ·智能天线基本接收准则 | 第25-28页 |
| ·均方误差准则 | 第25-26页 |
| ·最大信噪比准则 | 第26-27页 |
| ·最大似然准则 | 第27-28页 |
| ·典型的波束形成技术 | 第28-37页 |
| ·LMS算法 | 第28-32页 |
| ·归一化的最小均方算法(NLMS) | 第32-33页 |
| ·SMI算法 | 第33-36页 |
| ·RLS算法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LMS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 第38-52页 |
| ·变步长LMS算法 | 第38-40页 |
| ·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算法 | 第40-42页 |
| ·AVSSLMS与VSSLMS,LMS的比较 | 第42-43页 |
| ·仿真结果 | 第43-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智能天线零陷展宽算法研究 | 第52-63页 |
| ·相位扰动形成零陷的算法 | 第53-56页 |
| ·改进的相位扰动形成零陷算法 | 第56-60页 |
| ·系统的仿真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