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长株潭区域旅游研究进展 | 第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8-25页 |
·旅游系统理论 | 第18-20页 |
·旅游系统的概念 | 第18页 |
·旅游系统组成 | 第18-19页 |
·旅游系统的特点 | 第19-20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0-21页 |
·点-轴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空间一体化理论 | 第22-23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范围界定与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范围界定及层次划分 | 第25-27页 |
·范围界定 | 第25页 |
·层次划分 | 第25-27页 |
·长株潭城市群形成过程及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长株潭城市群形成过程 | 第27-28页 |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现状特征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概况 | 第30-35页 |
·长株潭旅游资源特色及分布 | 第30-33页 |
·长株潭旅游市场特点分析 | 第33-35页 |
·游客基本特征 | 第33-34页 |
·不同类型景点游客的空间分布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 第35-43页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空间拓扑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连接度分析 | 第36页 |
·通达度分析 | 第36-37页 |
·区域空间形态分析 | 第37页 |
·旅游空间连接体系分析 | 第37-38页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组织 | 第38-39页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空间等级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长株潭城市群驱动机制分析 | 第40-41页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型构建 | 第41页 |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空间格局 | 第41-43页 |
第六章 长株潭旅游空间格局发展方向及制约因素 | 第43-45页 |
·发展方向 | 第43页 |
·制约因素 | 第43-45页 |
·行政管理存在壁垒 | 第43-44页 |
·交通网络有待完善 | 第44页 |
·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 第44-45页 |
第七章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 第45-51页 |
·打破行政壁垒,形成空间合作 | 第45-47页 |
·合作基础 | 第45-46页 |
·合作框架 | 第46-47页 |
·优化连接网络,突破交通瓶颈 | 第47-48页 |
·城市轻轨——核心优化通道 | 第47-48页 |
·市际高速——中间连接通道 | 第48页 |
·省级公路——边缘延伸通道 | 第48页 |
·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强势品牌 | 第48-51页 |
·红色旅游品牌 | 第48-49页 |
·炎帝文化品牌 | 第49页 |
·滨水休闲品牌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A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附录B 长株潭区位示意图 | 第57-58页 |
附录C 长株潭旅游资源分布图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