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生活行为的亲情型厨房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框架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家庭生活行为研究 | 第13-23页 |
·家庭生活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家庭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生活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家庭生活行为 | 第14页 |
·家庭生活行为的分类及情感诉求 | 第14-17页 |
·家庭生活行为的分类 | 第14-16页 |
·两大分类法 | 第15页 |
·生活三分法 | 第15-16页 |
·家庭生活精神情感行为诉求 | 第16-17页 |
·家庭生活饮食行为 | 第17-20页 |
·家庭生活饮食观念 | 第17-19页 |
·传统观念 | 第17-18页 |
·现代观念 | 第18-19页 |
·家庭就餐 | 第19-20页 |
·家庭就餐的界定 | 第19页 |
·家庭就餐的作用 | 第19-20页 |
·愉悦的家庭就餐模型 | 第20-23页 |
·愉悦的家庭就餐内容组成 | 第20-22页 |
·愉悦的家庭就餐构成模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厨房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研究 | 第23-33页 |
·厨房系统的研究构成 | 第23-28页 |
·功能设施 | 第23-24页 |
·空间构成 | 第24-25页 |
·操作动线 | 第24-25页 |
·平面空间布局 | 第25页 |
·行为需求 | 第25-28页 |
·“通”的行为需求 | 第26页 |
·行为需求重构 | 第26-28页 |
·厨房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分析 | 第28-30页 |
·提供家庭日常生活饮食 | 第28页 |
·增强家庭成员情感沟通 | 第28-29页 |
·体现家庭生活质量 | 第29-30页 |
·家庭厨房设计的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厨房生活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厨房设计问题现状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家庭生活行为的亲情型厨房设计方法 | 第33-47页 |
·亲情型厨房的概念界定 | 第33-35页 |
·何谓亲情 | 第33-34页 |
·以亲情沟通为主的厨房 | 第34-35页 |
·亲情型厨房设计的需求变化 | 第35-40页 |
·需求变化的原因 | 第35-38页 |
·社会文明的演进(外因) | 第35-37页 |
·用户需求的提高(内因) | 第37-38页 |
·需求变化的要点 | 第38-40页 |
·个人行为需求向公共行为需求变化 | 第38页 |
·私密空间需求向公共空间需求变化 | 第38-39页 |
·功能满足向情感沟通需求变化 | 第39-40页 |
·亲情型厨房设计的构成要素 | 第40-41页 |
·物质要素 | 第40页 |
·生活行为要素 | 第40-41页 |
·亲情型厨房的设计原则 | 第41-47页 |
·整体化原则 | 第41-42页 |
·空间最优化原则 | 第42-43页 |
·劳动强度最小化原则 | 第43-44页 |
·操作智能化原则 | 第44-45页 |
·烹调娱乐化原则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亲情型厨房设计案例研究 | 第47-57页 |
·设计概述 | 第47-52页 |
·背景描述 | 第47-48页 |
·目标定位 | 第48页 |
·针对目标家庭的市场调查 | 第48-50页 |
·被访目标家庭的期望 | 第50-51页 |
·虚拟目标家庭的特征描述 | 第51-52页 |
·设计实施 | 第52-57页 |
·针对虚拟目标家庭期望的概念提出 | 第52-53页 |
·针对虚拟目标家庭期望的设计方案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