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9页 |
·选题的主要依据及可行性 | 第9-10页 |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文中涉及的相关名词说明 | 第10-12页 |
第二章 90年代中韩两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背景 | 第12-19页 |
·中韩两国女性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12-15页 |
·中国女性主义追求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2-14页 |
·韩国女性主义追求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4-15页 |
·西方女权主义对中韩两国女性主义意识发展的影响 | 第15-17页 |
·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 | 第15页 |
·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 | 第15-16页 |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影响 | 第16-17页 |
·陈染与殷熙耕在作品中表达女性主义追求的原因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陈染与殷熙耕女性主义追求在小说创作中的表现 | 第19-34页 |
·陈染、殷熙耕两人的主要小说作品 | 第19-20页 |
·陈染、殷熙耕在两国女性主义追求上的新发展 | 第20-23页 |
·对男性文学中女性形象模式的否定 | 第20-21页 |
·对其他女性写作的超越 | 第21-23页 |
·陈染卓尔不群的姿态 | 第21-22页 |
·殷熙耕独立自主的主张 | 第22-23页 |
·陈染、殷熙耕小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追求 | 第23-29页 |
·对女性主体地位的塑造 | 第23-25页 |
·对爱情和婚姻的质疑 | 第25-27页 |
·对女性欲望的大胆书写 | 第27-29页 |
·在女性主义追求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处 | 第29-34页 |
·在主观意愿上:本真书写与自觉刻画 | 第29-30页 |
·在女性主义追求:私人表达与大众立场 | 第30-31页 |
·在文本叙事上: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 | 第31-32页 |
·在语言风格上:平和叙述与犀利批判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陈染与殷熙耕小说中女性主义追求的失落 | 第34-44页 |
·女性主义追求失落上的相似表现 | 第34-38页 |
·恋“父”情深——女性意识不自觉的退居“二线” | 第34-36页 |
·另觅出路——转身逃离男权世界 | 第36-37页 |
·性别神话的坍塌——落入男权文化陷阱 | 第37-38页 |
·女性主义追求失落上的不同表现 | 第38-44页 |
·对男性“渴望”上的差异 | 第38-40页 |
·“渴望”趋向的差异 | 第38-39页 |
·“渴望”主体的差异 | 第39-40页 |
·在“逃离”男权统治上的差异 | 第40-44页 |
·“逃离”的不同姿态 | 第40-41页 |
·“逃离”的不同走向 | 第41-44页 |
第五章 陈染与殷熙耕等女作家女性主义追求失落的原因探析 | 第44-49页 |
·相似性原因 | 第44-46页 |
·男性统治历史源远流长 | 第44-45页 |
·女性自身屈附心理暗自作祟 | 第45-46页 |
·相异性原因 | 第46-49页 |
·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 | 第46-47页 |
·个人生活方式的差异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