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 1 蚯蚓基本特点及其分类 | 第12-13页 |
| 2 蚯蚓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13-16页 |
| ·蚯蚓对凋落物分解与转化的影响 | 第13-15页 |
| ·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第15页 |
| ·蚓粪中养分的富集 | 第15-16页 |
| 3 蚯蚓对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的影响 | 第16-19页 |
| ·蚯蚓形成的特殊结构体 | 第16-18页 |
| ·蚯蚓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4 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对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 5 蚯蚓与植物生长 | 第21-23页 |
| ·不同植被下的蚯蚓分布 | 第21-22页 |
| ·蚯蚓影响植物生长 | 第22-23页 |
| 6 结语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蚯蚓活动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更新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25-49页 |
| 第一节 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蚯蚓活动对土壤有机碳库更新的影响 | 第25-3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 2 结果 | 第26-28页 |
| ·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 第27页 |
| ·不同来源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分布 | 第27-28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28-31页 |
| 第二节 蚯蚓活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31-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 ·测定方法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 | 第33页 |
| ·秸秆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蚯蚓对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 ·秸秆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蚯蚓对不同活性有机碳比例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活性有机碳及总有机碳间的相关分析 | 第36页 |
| ·秸秆因素与蚯蚓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39页 |
| 4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40-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 ·分析与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第41页 |
| 2 结果 | 第41-47页 |
| ·秸秆施用及蚯蚓活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BIOLOG测试中平均吸光值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 ·不同处理对六类碳源利用的动态变化 | 第43-45页 |
| ·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 | 第45页 |
| ·95孔碳源主成分分析 | 第45-47页 |
| 3 讨论 | 第47-48页 |
| 4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蚯蚓活动对土壤团聚体性质、有机碳分布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9-79页 |
| 第一节 不同植物残体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第49-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试验设计 | 第49-50页 |
| ·分析与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第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 ·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MWD | 第51-53页 |
| ·微团聚体分散性 | 第53-54页 |
| ·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 | 第54-56页 |
| ·土壤有机碳在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 | 第56-58页 |
| ·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 第58-59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9-61页 |
| 第二节 蚯蚓对结构破坏土壤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61-7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 ·试验设置 | 第61页 |
| ·分析与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第6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1页 |
| ·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基础呼吸及代谢熵 | 第62-64页 |
| ·平均吸光值 | 第64-65页 |
| ·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差异 | 第65-67页 |
| ·六类碳源利用动态 | 第67-69页 |
| ·基质利用丰富度(S)与多样性指数(H) | 第69-71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71-73页 |
| 第三节 新鲜蚓粪与老化蚓粪的有机碳呼吸动态特征 | 第73-7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 ·试验设计 | 第73-74页 |
| ·测定方法 | 第74页 |
| 2 结果 | 第74-77页 |
| ·新鲜蚓粪的呼吸动态 | 第74-75页 |
| ·老化蚓粪及相应土壤的呼吸动态 | 第75-77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77-79页 |
| 第四章 蚯蚓活动对水稻光合产物在植物-土壤系统中分布的影响 | 第79-9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 ·试验设计 | 第79-80页 |
| ·~(14)C标记 | 第80页 |
| ·采样与预处理 | 第80-81页 |
| ·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81-82页 |
| 2 结果 | 第82-87页 |
| ·植株生物量与根茎比 | 第82页 |
| ·土壤总有机碳变化及~(14)C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分布 | 第82-85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与~(14)C | 第85-86页 |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14)C | 第86-87页 |
| ·蚯蚓生物量 | 第87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87-90页 |
| 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