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与成长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1章 概述第9-13页
   ·大学生成长的涵义第9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研究概述第9-11页
     ·心理压力的概念第9页
     ·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涵义第9-10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研究的现状第10-11页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1页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2章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与成长关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13-37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第13-26页
     ·研究对象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7页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 EPQ)第14页
       ·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问卷”第14-17页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第17-26页
       ·不同性别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T检验第17-18页
       ·不同学校类别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方差分析第18-19页
       ·不同年级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方差分析第19-20页
       ·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方差分析第20-21页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T检验第21-22页
       ·不同家庭状况大学生选择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方差分析第22-23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与EPQ测验结果的相关分析第23-24页
       ·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问卷项目结果分析第24-26页
   ·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心理机制第26-28页
     ·压力源的大小是影响大学生对压力释放方式选择的首要原因第27页
     ·动机差异是大学生选择不同压力释放方式的影响因素第27页
     ·认知结构是影响大学生选择压力释放方式的心理基础第27-28页
     ·价值观冲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重要原因第28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选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分析第28-30页
   ·不同的心理压力释放方式对大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第30-34页
     ·心理压力积极释放方式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第30-31页
     ·心理压力消极释放方式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第31-34页
   ·大学生心理压力消极释放向积极释放转化的条件与动力源分析第34-37页
     ·积极的心态是转换的首要条件第34页
     ·合理的认知是转换的关键第34-35页
     ·积极的自我调控是转换的有效手段第35-36页
     ·正确的方法是转化的保证第36页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转化的动力源第36-37页
第3章 对策研究第37-43页
   ·大学生角度—大学生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对策第37-38页
     ·正确归因,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第37页
     ·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第37-38页
   ·家庭角度—重视家庭教育的正确性第38页
     ·父母对子女要有恰当的期望值第38页
     ·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第38页
   ·学校角度—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合理释放提供外力支持第38-41页
     ·学校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予以足够重视第39页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39页
     ·促使大学生不良清绪合理宣泄第39-40页
     ·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增强心理耐挫力第40页
     ·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第40页
     ·开展心理测试,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第40-41页
     ·发挥校园文化的减压功能第41页
   ·社会角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氛围第41-43页
     ·创造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围第41-42页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媒体宣传第42页
     ·优化社会环境第42-43页
第4章 结论第43-45页
   ·研究结果第43页
   ·尚需继续研究的问题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 A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调查问卷第48-50页
附录 B EPQ成人问卷第50-5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法的钢铁企业仓储成本研究
下一篇:基于遗传规划方法建立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