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0 前言 | 第8-18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 ·东部陆架海泥质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长江口泥质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工作概况 | 第16-18页 |
| 1 区域概况 | 第18-26页 |
| ·长江流域概况 | 第18-23页 |
| ·长江口泥质区概况 | 第23-2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样品采集 | 第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沉积物中含水量和容重的测定 | 第26-27页 |
| ·粒度分析 | 第27页 |
| ·~(210)Pb 测年 | 第27页 |
| ·碳含量分析 | 第27-28页 |
| 3 长江口泥质区 Chjk01与 E4孔高分辨率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 第28-46页 |
| ·长江口泥质区两柱状样210Pb 测年结果 | 第28-29页 |
| ·柱状样地层沉积特征 | 第29-30页 |
| ·高分辨率粒度特征 | 第30-32页 |
| ·两柱状样含水率、容重及碳含量分析结果 | 第32-35页 |
| ·E4 柱状样含水率、容重及粒度变化关系 | 第32-33页 |
| ·E4 柱状样碳含量与粒度变化关系 | 第33-34页 |
| ·Chjk01 柱状样含水率、容重与粒度变化关系 | 第34-35页 |
| ·高分辨率粒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6页 |
| ·高分辨率粒度变化与长江大通站来水来沙关系 | 第36页 |
| ·泥质区沉积物敏感粒度变化与东亚季风强度变化关系 | 第36-42页 |
| ·泥质区粒度变化与河口流路分汊和主泓位置变化关系 | 第42-46页 |
| 4 东海陆架泥质沉积研究的时空对比 | 第46-48页 |
| 5 主要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学术文章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