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散多色荧光微球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概述 | 第10-13页 |
·流式细胞分析 | 第10-12页 |
·绝对计数原理 | 第12-13页 |
·绝对计数荧光微球 | 第13-15页 |
·荧光微球的载体材料 | 第13-14页 |
·无机材料 | 第13-14页 |
·高分子材料 | 第14页 |
·荧光染料 | 第14-15页 |
·目前的荧光微球产品 | 第15页 |
·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5-27页 |
·加工成型法 | 第16-21页 |
·相分离法 | 第16页 |
·液中干燥法 | 第16-20页 |
·喷雾干燥法 | 第20-21页 |
·聚合成型法 | 第21-27页 |
·无皂乳液聚合法 | 第21-23页 |
·单分散聚合法 | 第23-25页 |
·种子溶胀聚合法 | 第25-27页 |
·微球的染色 | 第27页 |
·课题的提出与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液中干燥法制备荧光微球 | 第29-50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异硫氰酯荧光素的理化性质 | 第29页 |
·聚苯乙烯的理化性能 | 第29-30页 |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5页 |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30-31页 |
·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 | 第31-33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均一化研究 | 第33页 |
·梯度离心法 | 第33页 |
·筛网级分法 | 第33页 |
·荧光微粒的表征 | 第33-3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3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产率测定 | 第33页 |
·FITC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3-34页 |
·荧光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34页 |
·光学显微镜(OM)分析 | 第34页 |
·荧光显微镜(FM)分析 | 第34页 |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 | 第34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FITC 荧光素的表征 | 第35-36页 |
·FITC 物化性质的测定 | 第35页 |
·FITC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5-36页 |
·溶剂对荧光微球制备的影响 | 第36-38页 |
·溶剂密度的影响 | 第37页 |
·溶剂溶度积参数的影响 | 第37页 |
·溶剂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分散方式对微球的影响 | 第38-40页 |
·超声分散 | 第38-39页 |
·搅拌分散 | 第39-40页 |
·水相构成对微球的影响 | 第40页 |
·乳化剂 | 第40页 |
·辅助剂 | 第40页 |
·荧光素浓度对微球的影响 | 第40-43页 |
·微球的均一化 | 第43-45页 |
·离心法 | 第43-44页 |
·改进的离心法 | 第44-45页 |
·筛分法 | 第45页 |
·荧光微球的红外表征 | 第45-46页 |
·有关洗涤次数的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单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 第50-69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荧光素的性质 | 第50页 |
·基因遗传算法 | 第50-51页 |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 | 第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51-52页 |
·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52-53页 |
·单分散聚合 | 第52页 |
·微球的荧光标记 | 第52-53页 |
·荧光微粒的表征 | 第5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3页 |
·光学显微镜(OM)分析 | 第53页 |
·荧光显微镜(FM)分析 | 第53页 |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7页 |
·荧光素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53-54页 |
·单分散聚合工艺分析 | 第54-65页 |
·苯乙烯浓度对PS 微球的影响 | 第55页 |
·PVPK-30 浓度对初级粒子的影响 | 第55-58页 |
·PVPK-30 浓度对PS 微球的影响 | 第58-60页 |
·温度对PS 微球的影响 | 第60-61页 |
·PS 微球的粒径和分散性随时间的变化 | 第61-65页 |
·微球的荧光标记 | 第65-67页 |
·溶胀剂浓度对荧光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65页 |
·荧光微球的荧光显微镜表征 | 第65-66页 |
·应用基因遗传算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种子聚合制备单分散荧光微球 | 第69-85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荧光素的性质 | 第69页 |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 | 第69-70页 |
·实验部分 | 第70-73页 |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70-71页 |
·荧光微球的制备 | 第71-72页 |
·动态溶胀法 | 第71-72页 |
·分步溶胀法 | 第72页 |
·微球的荧光标记 | 第72页 |
·荧光微粒的表征 | 第72-7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72-73页 |
·光学显微镜(OM)分析 | 第73页 |
·荧光显微镜(FM)分析 | 第73页 |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 | 第73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荧光素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73页 |
·动态溶胀法(DSM) 种子聚合工艺分析 | 第73-75页 |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用量的影响 | 第74页 |
·水相滴加速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溶胀温度的影响 | 第75页 |
·分步溶胀法种子聚合工艺分析 | 第75-82页 |
·溶胀温度的影响 | 第76页 |
·溶胀时间的影响 | 第76页 |
·溶胀剂的影响 | 第76-77页 |
·苯乙烯浓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种子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78-79页 |
·聚合过程中微球形貌的变化 | 第79-82页 |
·微球的荧光标记 | 第82-84页 |
·荧光微球的荧光显微镜表征 | 第82页 |
·荧光微球的红外光谱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