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缘起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9页 |
·研究必要性 | 第15-16页 |
·研究可行性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2 主题地图基本原理 | 第19-38页 |
·主题地图发展 | 第19-24页 |
·主题地图出现 | 第19页 |
·主题地图概念 | 第19-20页 |
·发展历程 | 第20-24页 |
·主题地图概念与内涵 | 第24-32页 |
·主题(Topic) | 第24-26页 |
·关联(Association) | 第26-28页 |
·资源指引(Occurrence) | 第28-29页 |
·信息与知识层关系 | 第29-30页 |
·主题地图模型 | 第30-32页 |
·主题地图研究现状 | 第32-3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国外主题地图资源 | 第34-35页 |
·主题地图应用案例 | 第35-38页 |
3 阿坝州旅游文化主题地图概念设计 | 第38-48页 |
·系统架构 | 第38-40页 |
·系统概念模型 | 第38-39页 |
·系统分析 | 第39-40页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40-43页 |
·用户界面模块 | 第40-41页 |
·编目管理模块 | 第41页 |
·XTM输出模块 | 第41-43页 |
·接口开发支持工具 | 第43-48页 |
·Ontopia Topic Maps Engine(主题地图引擎) | 第43-45页 |
·Ontopia导航框架(Ontopia Navigator Framework) | 第45页 |
·Omnigator | 第45-46页 |
·Ontopia编辑框架(Ontopia Web Editor Framework) | 第46页 |
·Ontopoly(主题地图编辑工具) | 第46-47页 |
·Ontopia可视化组件(Ontopia Vizigator) | 第47页 |
·Ontopia新增功能 | 第47-48页 |
4 阿坝州旅游文化信息资源主题分析 | 第48-75页 |
·基本主题 | 第48-58页 |
·地区 | 第49-52页 |
·物件 | 第52-53页 |
·人事 | 第53-54页 |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 第54-55页 |
·自然旅游资源 | 第55页 |
·人文旅游资源 | 第55-57页 |
·物产 | 第57-58页 |
·基本关联 | 第58-68页 |
·位于 | 第58-59页 |
·名产 | 第59-60页 |
·地方特色 | 第60页 |
·地方与事件 | 第60-61页 |
·事件与人物 | 第61页 |
·民族分布 | 第61-62页 |
·身份识别 | 第62-68页 |
·资源指引 | 第68-75页 |
5 阿坝州旅游文化主题地图技术规范 | 第75-92页 |
·XTM整体架构 | 第75-77页 |
·元素相关语法 | 第77-83页 |
·元素及其结构 | 第77-79页 |
·元素及其结构 | 第79-80页 |
·元素及其结构 | 第80-81页 |
·元素及其结构 | 第81-83页 |
·元素相关语法 | 第83-85页 |
·元素相关语法 | 第85-92页 |
·主题合并语法规则 | 第85-86页 |
·依据主题名称合并 | 第86-89页 |
·依据主题意涵合并 | 第89-92页 |
6 阿坝州旅游文化主题地图实现方法 | 第92-104页 |
·关系数据库制作主题地图 | 第92-98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92-96页 |
·实践要求 | 第96-98页 |
·XTM文档共享主题地图 | 第98-104页 |
7 结论 | 第104-111页 |
·研究结果 | 第104-108页 |
·相关研究结论 | 第104-106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6-107页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07-108页 |
·进一步讨论 | 第108-111页 |
·与其它工具比较 | 第108-109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