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5页 |
| 0 前言 | 第15-16页 |
| 1 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 第16-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8-24页 |
| ·国内外相异构想研究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 2 “化学平衡”概念的相异构想成因探查与分析 | 第25-66页 |
| ·化学概念形成模式研究 | 第25-29页 |
| ·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其阶段分析 | 第25-26页 |
| ·相异构想的成因分析及概念转变机制研究 | 第26-29页 |
| ·高中生化学平衡概念的相异构想探查 | 第29-63页 |
| ·研究化学平衡概念的相异构想目的 | 第29-32页 |
| ·新课程标准中化学平衡概念内容标准与旧大纲的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 ·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学习的内容要求的变化 | 第31-32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2页 |
| ·学生化学平衡的相异构想探查的方式 | 第32-39页 |
| ·纸笔测试法 | 第32-38页 |
| ·晤谈法 | 第38-39页 |
| ·问卷的设计 | 第39-40页 |
| ·问卷设计说明 | 第39-40页 |
| ·问卷的实施情况 | 第40页 |
|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40-63页 |
| ·学生化学平衡概念的相异构想归类与成因分析 | 第63-66页 |
| 3 化学平衡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 第66-79页 |
|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革新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 第66-77页 |
| ·教师应探查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并依此因材施教 | 第66-67页 |
| ·面对新课程的新要求,教师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应对新的挑战 | 第67-77页 |
| ·利用实验探究教学法增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 第67-72页 |
| ·利用自我解释法提高学生概念建构过程的反省思维能力 | 第72-73页 |
| ·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概念学习的直观性和学习的有效性 | 第73-74页 |
| ·教师应利用多种解题方法讲授同一个概念知识 | 第74-77页 |
| ·对课程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77-79页 |
| 4 值得思考的问题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 第84-94页 |
| 附录1:学生化学平衡相关概念的相异构想二段式测试题 | 第84-91页 |
| 附录2:学生晤谈提纲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96页 |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