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重构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传统计算模式的问题 | 第13-15页 |
·可重构计算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可重构系统 | 第18-23页 |
·可重构系统的发展 | 第18-20页 |
·可重构系统的分类 | 第20-21页 |
·可重构系统的特点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可重构系统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第24-34页 |
·重构方式 | 第25页 |
·系统结构 | 第25-28页 |
·模块布局 | 第28-32页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第32-34页 |
·其它 | 第34页 |
第五节 本文主要工作 | 第34-36页 |
第六节 本文内容安排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动态重构系统结构 | 第37-47页 |
第一节 整体结构 | 第37-39页 |
·部分重构 | 第38页 |
·两阶段法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静态模块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动态区域 | 第42-46页 |
·动态模块 | 第42-43页 |
·区域划分 | 第43-45页 |
·通信网络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部分重构技术研究 | 第47-69页 |
第一节 FPGA | 第47-49页 |
·单上下文 | 第48页 |
·多上下文 | 第48-49页 |
·部分重构 | 第49页 |
第二节 部分重构及分析 | 第49-62页 |
·FPGA 配置结构 | 第49-55页 |
·配置RAM 结构 | 第50-52页 |
·配置控制器 | 第52-53页 |
·配置端口 | 第53-55页 |
·基于模块的部分重构 | 第55-58页 |
·总线宏 | 第55-57页 |
·实现流程 | 第57-58页 |
·基于差异的部分重构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62页 |
第三节 动态模块重定位 | 第62-68页 |
·快速重构方法 | 第62-63页 |
·重构方式描述 | 第63-64页 |
·重定位方法及实现 | 第64-6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基于配置页的可重构资源管理方法 | 第69-93页 |
第一节 可重构资源管理 | 第69-77页 |
·可重构资源及分类 | 第69-72页 |
·基于配置页的资源管理 | 第72-74页 |
·管理模型 | 第74-77页 |
·资源分配 | 第74-76页 |
·资源回收 | 第76-77页 |
第二节 原型系统设计 | 第77-84页 |
·系统模型设计 | 第77-78页 |
·资源管理设计 | 第78-82页 |
·资源占用描述 | 第78-80页 |
·资源分配与回收 | 第80-82页 |
·重构控制模块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原型系统实现 | 第84-92页 |
·整体结构 | 第84-86页 |
·通信网络 | 第86-87页 |
·控制模块 | 第87-9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基于MER 的资源管理与任务布局方法 | 第93-115页 |
第一节 系统模型 | 第93-96页 |
·任务模型 | 第94-95页 |
·系统约束及目标 | 第95-96页 |
第二节 资源管理与任务布局 | 第96-108页 |
·相关研究 | 第96-98页 |
·资源管理 | 第98-102页 |
·区域模型 | 第98-100页 |
·数据结构 | 第100-102页 |
·MER 计算操作 | 第102-103页 |
·MER 更新操作 | 第103-105页 |
·任务布局 | 第105-107页 |
·碎片评价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8-114页 |
·参数设置 | 第109-111页 |
·实验结果 | 第111-11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基于GA 的动态重构系统软硬件划分 | 第115-138页 |
第一节 软硬件划分描述 | 第115-120页 |
·动态重构系统模型 | 第115-117页 |
·任务模型 | 第117-119页 |
·划分问题描述 | 第119-120页 |
第二节 软硬件划分与调度 | 第120-129页 |
·基于GA 的软硬件划分 | 第120-123页 |
·动态优先级调度 | 第123-129页 |
第三节 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129-137页 |
·参数设置 | 第129-13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30-13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138-139页 |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