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辽、金(916~1234年)论文--金(女真)(1115~1234年)论文

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

绪论第1-20页
第一章 辽东文士对贵族政治的破坏与捍卫第20-63页
 第一节 生女真完颜部的核心地位与其贵族政治第20-25页
  一、女真完颜部发展的三个阶段第20-22页
  二、女真完颜部反抗辽朝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第22-23页
  三、阿骨打的“父权”与家族政治第23-25页
 第二节 皇权政治的起点——都勃极烈第25-37页
  一、关于“都勃极烈”的争议第26-30页
  二、“国相”与都勃极烈第30-34页
  三、都勃极烈——女真人的“皇帝”第34-37页
 第三节 杨朴与阿骨打称帝第37-49页
  一、杨朴“献策”的历史记载第37-41页
  二、杨朴劝阿骨打称帝及其意义第41-43页
  三、杨朴在《金史》中的隐匿第43-46页
  四、杨朴“献策”的局限性第46-49页
 第四节 高庆裔与贵族政治第49-61页
  一、高庆裔的通事身份与其发迹第50-52页
  二、高庆裔参与对宋交涉第52-54页
  三、高庆裔与宗翰的贵族政治第54-59页
  四、高庆裔在贵族与皇权之间第59-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二章 燕云文士对金朝政治的适应与推动第63-87页
 第一节 燕云文士政治使命的同一性第63-67页
  一、燕云文士多主动归降第63-64页
  二、燕云文士以保境安民为己任第64-65页
  三、燕云文士推动女真贵族转变观念第65-67页
 第二节 韩企先“隐于朝”第67-74页
  一、韩企先为宗翰的“门人客卿”第67-69页
  二、韩企先入朝立“难言”之功第69-72页
  三、韩企先“世称贤相”第72-74页
 第三节 韩昉为帝王之师第74-87页
  一、韩昉入仕“内朝”第74-79页
  二、韩昉在熙宗背后第79-82页
  三、韩昉一而再地求退第82-87页
第三章 宋朝文士群体的复杂与其复杂的历史第87-115页
 第一节 宋朝文士仕金态度的分殊与嬗变第87-94页
  一、宋朝文士通过多种途径入仕金朝第87-88页
  二、宋朝文士对金朝政治的抵触与适应第88-91页
  三、宋朝文士个人态度与大政治环境第91-94页
 第二节 宇文虚中从“南冠客”到“国师”第94-107页
  一、宇文虚中四使金营第94-95页
  二、“南冠客”滞留金营的复杂情感第95-100页
  三、宇文虚中在金营“露才现奇”第100-105页
  四、宇文虚中入朝为“国师”第105-107页
 第三节 文化冲突与宇文虚中之死第107-115页
  一、疑案的起因第107-109页
  二、汉文化与女真习俗的冲突第109-112页
  三、图书成为反具第112-115页
第四章 皇权政治与“异代”文士的裙带关系第115-159页
 第一节 “名士”与“庶士”家族的兴衰第115-128页
  一、“名士”家族的不同形色第115-118页
  二、“名士”家族在皇权动荡中起落第118-123页
  三、庶士家族地位的上升第123-125页
  四、庶士家族裙带关系的恶性发展第125-128页
 第二节 张氏家族的政治背景与显赫地位第128-144页
  一、张氏家族的荣显与君王的眷顾第129-132页
  二、张浩“无事不为,无役不从”第132-134页
  三、张浩与海陵“霸王”政治第134-139页
  四、天下“大定”与张浩第139-140页
  五、大定朝的“无为”政治第140-144页
 第三节 张氏兄弟“以言辅政”第144-157页
  一、世宗“求谏”、“求贤”第144-148页
  二、张氏兄弟“临事多徇”第148-150页
  三、张氏兄弟与魏征的“差距”第150-154页
  四、张氏兄弟的忠臣境遇第154-157页
 小结第157-159页
结语:“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的疏离第159-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7页
附录第167-173页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公务员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
下一篇:论行政公开原则及其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