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8-25页 |
| 1 苎麻研究概况 | 第8-9页 |
| 2 RAPD分子标记概况及进展 | 第9-24页 |
| ·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 | 第9页 |
| ·RAPD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 ·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第10-11页 |
| ·优点 | 第10-11页 |
| ·缺点 | 第11页 |
| ·RAPD分子标记技术与其它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 第11页 |
| ·RAPD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RAPD分子标记技术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 | 第11-15页 |
| ·RAPD方法扩增程序的改进 | 第15-17页 |
| ·RAPD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上的应用 | 第17页 |
| ·品种(品系)鉴定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 ·鉴定体细胞杂种和远缘杂种 | 第18页 |
| ·用于遗传图谱 | 第18-19页 |
| ·其它方面 | 第19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在苎麻上的应用 | 第19-24页 |
| ·苎麻属及近缘种作物DNA的提取 | 第19-21页 |
| ·RAPD技术在苎麻上的应用 | 第21-24页 |
| ·其它标记技术在苎麻亲缘关系上的应用 | 第24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一部分 不同基因型苎麻品种的RAPD分析 | 第25-41页 |
| 1.材料 | 第25-26页 |
| 2.方法 | 第26-28页 |
| ·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 ·PCR扩增 | 第27-28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页 |
| ·PCR反应与产物检测 | 第27-28页 |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8页 |
| ·数据统计 | 第28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31页 |
|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 第29-30页 |
| ·三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0-31页 |
| ·RAPD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RAPD反应体系优化 | 第31-34页 |
| ·RAPD方法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34-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引物筛选 | 第38页 |
| ·扩增结果 | 第38页 |
| ·利用RAPD标记提供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 | 第38-41页 |
| ·基因间的相似系数 | 第39页 |
| ·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 第二部分 不同基因型苎麻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 第41-52页 |
| 1.材料 | 第41页 |
| 2.方法 | 第41-46页 |
| ·调查性状的选取 | 第41页 |
| ·调查时间 | 第41页 |
| ·调查方法 | 第41-46页 |
| ·取材方法 | 第41页 |
| ·各性状的调查方法 | 第41-45页 |
| ·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 3.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 ·聚类结果 | 第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 ·形态和产量性状聚类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品质性状聚类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形态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与品质性状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49页 |
| ·RAPD分析结果与形态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49-50页 |
| 4.讨论 | 第50-52页 |
| ·RAPD标记结合形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聚类分析在栽培苎麻品 | 第50页 |
| ·研究结果的应用性 | 第50页 |
| ·本实验有待改进的地方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附录 | 第59-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