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3页 |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离心机的应用及发展 | 第9-11页 |
| ·螺旋卸料沉降式离心机的概况 | 第11-12页 |
| ·前人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中的成果简述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 第16-25页 |
| ·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主要部件结构特点 | 第17-19页 |
| ·转鼓 | 第17-18页 |
| ·螺旋推进器 | 第18页 |
| ·差速器 | 第18-19页 |
| ·国内外卧螺沉降式离心机发展简介 | 第19-23页 |
| ·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的技术参数及优缺点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LW530×2270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的工业化试验 | 第25-49页 |
| ·烧结法氧化铝生产中的赤泥分离工艺及设备概况 | 第25-28页 |
| ·氧化铝溶出物料特性与实验机型的选择 | 第28-31页 |
| ·溶出物料特性 | 第28-29页 |
| ·试验机选型 | 第29-31页 |
| ·强制分离设备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31-36页 |
| ·沉降槽 | 第31-33页 |
| ·旋流器 | 第33-34页 |
| ·离心机 | 第34-36页 |
| ·卧螺沉降式离心机性能的理论计算 | 第36-41页 |
| ·按悬浮液计算生产能力 | 第36-39页 |
| ·螺旋排渣能力 | 第39-40页 |
| ·卧螺离心机与沉降槽分离时间比较 | 第40-41页 |
|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 ·试验目的 | 第41页 |
| ·试验流程 | 第41-42页 |
| ·试验结果 | 第42-48页 |
| ·试验结论 | 第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离心分离产业化机型(LW900×3600)配置设计 | 第49-69页 |
| ·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的类比设计 | 第49-52页 |
| ·卧螺沉降离心机产能近似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49-51页 |
| ·LW900×3600卧螺沉降式离心机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 ·功率计算 | 第52-58页 |
| ·启动转鼓等转动件所需功率 | 第53-54页 |
| ·启动物料达到操作转速所需功率 | 第54-55页 |
| ·克服轴与轴承磨擦所需功率 | 第55-56页 |
| ·克服转鼓、物料和空气摩擦所需功率 | 第56页 |
| ·卸出物料所需功率 | 第56-58页 |
| ·LW900×3600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电机功率的确定 | 第58页 |
| ·转鼓强度校核计算 | 第58-67页 |
| ·转鼓材料的机械性能 | 第58页 |
| ·许用应力的确定 | 第58-59页 |
| ·转鼓强度的校核 | 第59-60页 |
| ·转鼓动载荷及转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 第60-67页 |
| ·主轴承寿命校核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LW900×3600卧螺沉降式离心机的产业化应用 | 第69-77页 |
| ·概述 | 第69-70页 |
| ·工艺指标 | 第70页 |
| ·设备状况 | 第70-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