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6页 |
| ·前言 | 第12页 |
| ·竹叶 | 第12-18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竹叶开发利用近况 | 第12-13页 |
| ·竹叶有效成分 | 第13-15页 |
| ·竹叶黄酮及其甙类 | 第13-14页 |
| ·竹叶活性多糖 | 第14页 |
| ·竹叶特种氨基酸及其肽类 | 第14-15页 |
| ·竹叶矿质元素 | 第15页 |
| ·竹叶挥发性成分 | 第15页 |
| ·竹叶维生素和茶多酚 | 第15页 |
| ·竹叶提取物的功能及用途 | 第15-18页 |
| ·清除自由基能力 | 第15-17页 |
| ·抗脂质过氧化 | 第17页 |
| ·显著的抗衰老和抗疲劳作用 | 第17页 |
| ·显著的抑菌效果 | 第17-18页 |
| ·确凿的抗肿瘤抗癌活性和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 第18页 |
| ·其它用途 | 第18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8-23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 第18-20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 第18-19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显色反应 | 第19-20页 |
| ·竹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和结构鉴定方法 | 第20-23页 |
| ·竹叶黄酮的提取 | 第20-21页 |
| ·竹叶黄酮的分离纯化 | 第21-23页 |
| ·竹叶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23页 |
| ·竹叶黄酮的结构鉴定 | 第23页 |
| ·箬叶 | 第23-24页 |
| ·箬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 第24页 |
| ·箬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 第24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 ·仪器药品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28-37页 |
| ·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 第28-29页 |
| ·叶样的处理 | 第28页 |
| ·水浴提取法 | 第28页 |
| ·超声提取法 | 第28页 |
| ·总黄酮测定的原理 | 第28-29页 |
|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9页 |
| ·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 第29-30页 |
|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 第29页 |
|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 第29-30页 |
| ·糖类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 第30-32页 |
| ·总糖的提取 | 第30页 |
| ·水溶性糖的提取 | 第30页 |
| ·糖类成分的测定原理 | 第30-31页 |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1页 |
| ·糖的测定 | 第31-32页 |
| ·热水抽提物的测定 | 第32页 |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32-34页 |
| ·测定原理 | 第32-33页 |
| ·样品的消化 | 第33页 |
| ·样品粗蛋白氮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样品蛋白质含量 | 第34页 |
| ·金属元素的测定 | 第34-37页 |
| ·样品的消化 | 第34页 |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4-36页 |
| ·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 3 箬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7-48页 |
| ·芦丁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38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38-39页 |
| ·单因素水平实验 | 第39-43页 |
| ·不同浸提剂提取效果 | 第39-41页 |
| ·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效果 | 第41-42页 |
| ·不同水浴温度提取效果 | 第42页 |
| ·不同水浴时间提取效果 | 第42-43页 |
| ·不同液-固比提取效果 | 第43页 |
| ·正交因素水平实验 | 第43-46页 |
| ·水浴正交因素水平实验 | 第43-45页 |
| ·超声正交因素水平实验 | 第45-46页 |
| ·提取次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水浴提取次数的影响 | 第46页 |
| ·超声提取次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水浴方法与超声方法比较 | 第47页 |
| ·箬叶总黄酮含量 | 第47-48页 |
|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 第48页 |
| 4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 第48-71页 |
| ·箬叶A挥发性成分 | 第48-52页 |
| ·箬叶B挥发性成分 | 第52-58页 |
| ·箬叶C挥发性成分 | 第58-62页 |
| ·箬叶D挥发性成分 | 第62-69页 |
| ·讨论 | 第69-71页 |
| 5 箬叶其它成分的测定 | 第71-80页 |
| ·糖类成分的测定 | 第71-74页 |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71-72页 |
| ·总糖、水溶性糖、多糖、热水抽提物含量测定 | 第72-73页 |
| ·总糖含量 | 第72页 |
| ·水溶性糖含量 | 第72页 |
| ·多糖含量 | 第72-73页 |
| ·热水抽提物含量 | 第73页 |
| ·讨论 | 第73-74页 |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74-75页 |
| ·粗蛋白氮与蛋白质含量 | 第74页 |
| ·讨论 | 第74-75页 |
| ·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75-80页 |
| ·各元素标准曲线 | 第75-78页 |
| ·各元素含量 | 第78-80页 |
| 6 结论与问题 | 第80-84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箬叶总黄酮含量 | 第80页 |
| ·箬叶挥发性成分 | 第80-81页 |
| ·箬叶糖类、蛋白质、金属元素含量 | 第81页 |
| ·创新点 | 第81-8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