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方案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内涵及建构意义分析 | 第18-32页 |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的内涵分析 | 第18-25页 |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的内涵 | 第18-23页 |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的含义 | 第23-25页 |
·大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9页 |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自主学习的渴求 | 第25-26页 |
·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对自主学习的支持 | 第26-27页 |
·大学生的网络知识和经验——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 第27-28页 |
·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 | 第28-29页 |
·构建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意义 | 第29-32页 |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 第29页 |
·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扩展 | 第29-30页 |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 第30页 |
·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 第30页 |
·有利于缓解扩招带来的冲击,提高教学质量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 | 第32-57页 |
·支持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构建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32-36页 |
·分布式认知理论 | 第32-33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3-34页 |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4-35页 |
·人本主义 | 第35-36页 |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 第36-40页 |
·坚持学生优先的原则 | 第36-37页 |
·学生控制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页 |
·提供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学习策略和工具 | 第37-39页 |
·积极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 第39页 |
·支持多向互动 | 第39-40页 |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40-52页 |
·学生 | 第42页 |
·情境 | 第42-43页 |
·学习资源 | 第43-44页 |
·认知工具 | 第44-46页 |
·支架 | 第46-48页 |
·学习策略 | 第48-49页 |
·学习共同体 | 第49-50页 |
·评价 | 第50-51页 |
·社会和校园文化背景 | 第51-52页 |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型 | 第52-53页 |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模型 | 第53-57页 |
第四章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分析 | 第57-67页 |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 | 第57-58页 |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形式 | 第58-60页 |
·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学习 | 第59页 |
·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 | 第59-60页 |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分析 | 第60-67页 |
·学习的准备和计划 | 第61-64页 |
·学习的实施 | 第64-65页 |
·学习的评价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