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立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车辆悬架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车辆动力学研究状况的历史回顾 | 第9-10页 |
| ·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的综述 | 第10-13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研究 | 第15-24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15-16页 |
|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及其输入模型 | 第16-17页 |
| ·车辆振动系统的简化 | 第17-20页 |
| ·磁流变减振器 | 第20-21页 |
| ·建立悬架系统的线性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 ·被动悬架的线性数学模型 | 第22页 |
| ·半主动悬架的线性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描述及基本原理 | 第25-30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 | 第26-27页 |
| ·滑动模态的数学描述 | 第27-28页 |
| ·滑动模态的不变性 | 第28-29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几个性质 | 第29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问题 | 第29-30页 |
|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 第30-32页 |
|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 第30-31页 |
| ·线性二次型状态调节器 | 第31-32页 |
| ·“天棚”阻尼控制 | 第32-33页 |
| ·极点配置中期望闭环极点组的选择 | 第33-35页 |
| ·系统的动态性能及评价指标 | 第33-35页 |
| ·期望闭环极点组的选取原则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半主动悬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研究 | 第36-45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第36-37页 |
| ·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参数的提取 | 第37-38页 |
| ·半主动悬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44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中切换面的设计 | 第38-39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中控制规律的设计 | 第39-40页 |
| ·半主动悬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 第40-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半主动悬架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研究 | 第45-61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47页 |
| ·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的匹配条件 | 第45-46页 |
| ·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 ·半主动悬架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47-50页 |
| ·选定参考模型 | 第47-49页 |
| ·半主动悬架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49-50页 |
| ·半主动悬架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建模与仿真 | 第50-60页 |
| ·“天棚”阻尼控制与最优控制悬架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 ·被动悬架与半主动悬架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研究 | 第61-70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模型 | 第61-64页 |
| ·弹性元件的非线性动态特性 | 第61-62页 |
| ·建立车辆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模型 | 第62-64页 |
| ·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64-65页 |
| ·非线性悬架的建模与仿真 | 第65-69页 |
| ·建立非线性悬架的仿真模型 | 第65-66页 |
| ·非线性悬架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70-71页 |
| 未来的研究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详细简要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