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室内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沥青路面的发展 | 第7页 |
| ·改性沥青的研究状况 | 第7-8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2 硅藻精土的特性和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硅藻精土的主要特性 | 第12-14页 |
| ·硅藻土矿在我国的分布 | 第12页 |
| ·硅藻精土的主要特性 | 第12-14页 |
| 3 原材料试验和配合比设计 | 第14-33页 |
| ·原材料试验 | 第14-18页 |
| ·粗集料 | 第14-15页 |
| ·细集料 | 第15-16页 |
| ·矿粉 | 第16页 |
| ·沥青 | 第16-17页 |
| ·硅藻精土 | 第17-18页 |
| ·配合比设计 | 第18-33页 |
| ·配合比设计说明 | 第18页 |
| ·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 第18-22页 |
|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及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22-33页 |
| 4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 第33-42页 |
| ·道路沥青路用性能评价 | 第33-37页 |
| ·道路沥青的感温性 | 第33-35页 |
| ·道路沥青的高温性能 | 第35-36页 |
| ·道路沥青的低温抗裂性 | 第36页 |
| ·道路沥青的抗老化性 | 第36-37页 |
| ·道路沥青的粘附性 | 第37页 |
|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 第37-42页 |
| ·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 第37-39页 |
|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 第39-42页 |
| 5 室内试验 | 第42-52页 |
|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 第42-43页 |
|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 第43-44页 |
| ·劈裂抗拉试验 | 第44-48页 |
| ·车辙试验 | 第48-49页 |
| ·冻融劈裂试验 | 第49-50页 |
| ·低温弯曲蠕变试验 | 第50-52页 |
| 6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62页 |
| ·高温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车辙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 ·水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 ·低温的劈裂抗拉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低温弯曲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 7 理论探讨 | 第62-67页 |
| ·SBS改性剂改性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 ·硅藻精土改性机理分析 | 第63-67页 |
| ·硅藻精土与沥青的相容性 | 第63-64页 |
| ·硅藻精土在沥青中的分散度 | 第64页 |
| ·硅藻精土与沥青的吸附作用 | 第64-65页 |
| ·增强沥青混凝土高、低温性能的机理 | 第65页 |
| ·增强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的机理 | 第65-66页 |
| ·硅藻精土对沥青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建议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