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政治思想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三) 文献研究综述 | 第8-9页 |
(四) 研究的方法 | 第9页 |
(五) 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六)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9-11页 |
一、庄子其人、其书、其学 | 第11-14页 |
二、庄子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一) 道德论与道性自然说 | 第14-19页 |
1、“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 第14-16页 |
2、“物得以生谓之德” | 第16-17页 |
3、“德者,道之用也” | 第17-18页 |
4、“道法自然” | 第18-19页 |
(二) 性命说与自然主义人性论 | 第19-24页 |
1、“性者,生之质也” | 第19-22页 |
2、“素朴而民性得矣” | 第22-24页 |
三、庄子的政治思想 | 第24-41页 |
(一) 庄子的政治批判思想 | 第24-34页 |
1、对有为政治本身的批判 | 第25-27页 |
2、对心计、知识和智慧的批判 | 第27-29页 |
3、对名利、欲望的批判 | 第29-31页 |
4、对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的批判 | 第31-34页 |
(二) 庄子的政治主张 | 第34-37页 |
1、顺从自然 | 第35-36页 |
2、顺从民情 | 第36页 |
3、明王之治 | 第36-37页 |
(三) 庄子的政治理想 | 第37-41页 |
四、庄子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41-52页 |
(一) 庄子政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影响 | 第41-43页 |
(二) 庄子政治思想的缺陷 | 第43-45页 |
(三) 庄子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45-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