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价值的产生与品牌传播
| 绪论 消费社会中的符号价值 | 第1-11页 |
| 1 消费社会的存在 | 第7-8页 |
| 2 不等价交换 | 第8页 |
| 3 商品作为符号消费的价值差异 | 第8-9页 |
| 4 学术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5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第一章 由符号到符号价值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关于符号 | 第11-16页 |
| ·符号的两个关键概念 | 第11-14页 |
| ·符号的差异化 | 第14-15页 |
| ·符号化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关于符号价值 | 第16-19页 |
| ·定义 | 第16-17页 |
| ·理论背景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剖析符号价值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可能性探索 | 第19-23页 |
| ·符号价值模式一:拍卖 | 第19-21页 |
| ·符号价值模式二:奢侈品 | 第21-22页 |
| ·符号价值模式三:品牌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有关“剩余价值”的联想 | 第23-26页 |
| ·第二次增值 | 第23-24页 |
| ·可能的误解 | 第24-26页 |
| 第三节 需求的镜像 | 第26-29页 |
| ·拉康的“镜像”说 | 第26-27页 |
| ·镜像与制造需求 | 第27-28页 |
| ·镜像与符号编码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品牌实例 | 第29-38页 |
| 第一节 Nike的神话 | 第30-35页 |
| ·崛起和辉煌 | 第30页 |
| ·符号化的广告策略 | 第30-34页 |
| ·价值链上的环节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实例分析 | 第35-38页 |
| ·广告实例 | 第35页 |
| ·特征细分 | 第35-37页 |
| ·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正视与前瞻 | 第38-42页 |
| 1 品牌困境 | 第38-39页 |
| 2 出路何在 | 第39-40页 |
| 3 差异化策略 | 第40-42页 |
| 4 结束语 | 第42页 |
| 附表1 | 第42-46页 |
| 附表2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后记 | 第50-51页 |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1页 |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