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市中心规划论文

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机制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数据来源第16页
     ·研究框架第16-17页
   ·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第17-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8-28页
   ·城市中心区人口疏散与郊区化现象释义第18-19页
   ·城市中心区人口疏散及住宅区位选择相关理论第19-27页
     ·中心城区人口疏散过程及相关研究第19-21页
     ·住宅区位选择相关研究第21-24页
     ·随机效用理论及相关模型第24-27页
   ·本文在城市中心区人口疏散和居住区位选择研究中的地位第27-28页
第3章 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必要性分析第28-39页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第28-31页
     ·上海市人口总量分布特征第28-30页
     ·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第30-31页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理想状态的描述第31-34页
     ·已有人口空间分布设想第31-33页
     ·上海市政策引导的城市人口分布第33-34页
   ·上海市与国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比较第34-36页
   ·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分析第36-38页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的启示第38-39页
第4章 中心城区人口疏散诸要素的空间特征研究第39-59页
   ·两大都市圈基本情况介绍第39-42页
     ·东京都市圈第39-40页
     ·上海都市圈第40-42页
   ·东京都市圈的人口疏散及其社会经济背景第42-49页
     ·东京都市圈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第42-45页
     ·东京发生人口疏散的影响因子分析第45-49页
   ·上海都市圈的人口集中及其社会经济背景第49-54页
     ·按照公里圈计算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第49页
     ·上海发生人口集中的影响因子分析第49-54页
   ·两大都市圈的比较分析第54-59页
     ·两大都市圈通勤区分布特征比较分析第54-55页
     ·地价分布特征比较分析第55-56页
     ·住宅容积率高低分布特征比较分析第56页
     ·导致两大都市圈人口不同迁移特征的要素分析第56-59页
第5章 上海中心城区人口疏散机制的模型分析第59-82页
   ·居住选择意向的社会调查第59-62页
     ·调查时间、住宅区选择第59-61页
     ·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第61-62页
   ·调查数据基本分析第62-72页
     ·被调查小区基本情况介绍第62-63页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介绍第63-64页
     ·被调查者对居住地点的评价第64-65页
     ·分小区的调查者基本情况第65-69页
     ·被调查者居住地的选择意向分析第69-70页
     ·被调查者分户籍、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的居住意向第70-72页
   ·解释购房者选择行为的多项分对数模型第72-82页
     ·模型讨论第72-79页
     ·模型拟合结果第79-82页
第6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82-89页
   ·上海居住选择决策因子状态特征及实现人口疏散相关策略分析第82-85页
     ·交通方面第82-83页
     ·住宅价格方面第83页
     ·住宅环境方面第83-84页
     ·其他方面第84-85页
   ·模型分析的结论第85-86页
     ·问卷调查结论第85页
     ·模型分析结论第85-86页
   ·相关结论的现实性分析第86-87页
     ·交通方面第86页
     ·住宅价格方面第86页
     ·住宅环境方面第86-87页
   ·研究存在问题第87-88页
   ·研究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附录A 改革开放后上海市历次人口普查分区县常住人口数第93-94页
附录B 居住地选择调查问卷第94-96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数据挖掘的聚类方法与应用
下一篇:符号价值的产生与品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