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6页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产生的背景 | 第6-10页 |
·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资源与环境危机 | 第6-8页 |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 第8-10页 |
·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6页 |
·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目的 | 第10-12页 |
·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12-16页 |
第二章 世界各国和地区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综述 | 第16-45页 |
·概况介绍 | 第16-17页 |
·英国BREEAM | 第17-19页 |
·美国LEED | 第19-20页 |
·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C | 第20-22页 |
·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 | 第22-36页 |
·评价范围 | 第23-24页 |
·评价对象 | 第24-26页 |
·评价方式 | 第26-27页 |
·评价内容 | 第27-32页 |
·评估软件 | 第32-34页 |
·创新及不足 | 第34-35页 |
·评估实例 | 第35-36页 |
·法国ESCALE 和澳大利亚NABERS | 第36-38页 |
·法国ESCALE | 第36-37页 |
·澳大利亚NABERS | 第37-38页 |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评价体系比较 | 第38-42页 |
·评估对象 | 第40页 |
·评估内容 | 第40-41页 |
·评估机制 | 第41页 |
·评价过程 | 第41-42页 |
·各评价体系的优点和局限 | 第42-45页 |
第三章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 第45-61页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 第45-47页 |
·我国当今绿色建筑发展的误区 | 第47-49页 |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及其评估软件介绍 | 第49-58页 |
·评估方式 | 第49-54页 |
·评估软件的操作方法 | 第54-56页 |
·评估实例 | 第56-57页 |
·作用及不足 | 第57-58页 |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展望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实例分析 | 第61-72页 |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 第61-63页 |
·桑普——中国首座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楼 | 第63-66页 |
·联合国国际生态最佳社区——山水文园 | 第66-68页 |
·当代万国城MOMA | 第68-70页 |
·运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指导设计的原则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95页 |
附录1.BREEAM-ECOHOME 生态住家(2001 年版) | 第78-79页 |
附录2.BREEAM-OFFICE 办公建筑(2002 年版) | 第79-84页 |
附录3.LEED TM 2.0 版 | 第84-85页 |
附录4.GBTool 2002 版 | 第85-88页 |
附录5. CASBEE (绿色设计工具) | 第88-92页 |
附录6.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设计阶段)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