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在线测量及其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第14-17页
   ·网络控制系统介绍第17-18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定义第17页
     ·NCS的特点第17-18页
   ·NCS中的基本问题第18-20页
     ·网络引起的数据不完整性第18-19页
     ·共享资源的实时优化调度第19页
     ·NCS工作模式第19-20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网络情况下控制器设计第20-22页
     ·网络协议的改进和网络资源的调度第22页
     ·网络控制系统中时延的测量方法第22-23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3-25页
     ·基本思路第23页
     ·论文结构第23-25页
第二章 基于以太网网络控制系统中时延相关问题分析第25-39页
   ·网络协议介绍第25-27页
     ·以太网第25-26页
     ·CAN总线第26-27页
     ·令牌网第27页
   ·以太网的优势第27-29页
   ·以太网中时延第29-34页
     ·以太网数据传输过程及基于CSMA机制引起的网络时延第29-30页
     ·以太网中传输层协议第30-34页
   ·多任务调度导致的处理时延第34-37页
   ·时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嵌入式以太网网络控制实验系统设计第39-64页
   ·嵌入式以太网网络控制实验系统的结构第39-40页
   ·测控节点的硬件设计第40-44页
     ·测控节点的总体构成第40-41页
     ·P89C51RD2简介第41页
     ·以太网通信模块硬件设计第41-43页
     ·输入输出模块硬件设计第43-44页
     ·参数存储/看门狗模块硬件设计第44页
     ·串口模块硬件设计第44页
   ·基于S3C4480控制服务器的硬件设计第44-47页
     ·控制服务器的总体构成第44-45页
     ·S3C4480简介第45页
     ·外部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第45-47页
     ·通信模块硬件设计第47页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第47-55页
     ·测控节点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第48-50页
     ·控制服务器端μC/OS-Ⅱ移植第50-53页
     ·应用程序部分第53-55页
   ·TCP/IP协议栈的实现第55-63页
     ·8019AS驱动实现第55-58页
     ·ARP协议及PING的实现第58-59页
     ·TCP、UDP协议实现第59-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以太网中基于硬件的时延在线测量方法第64-79页
   ·以太网中时延的测量方法第64-65页
     ·存在同步时钟情况下时延测量方法第64页
     ·无同步时钟情况下RTT测量方法第64-65页
   ·以太网中时延的构成第65-68页
   ·以太网网络控制系统中基于硬件的时延在线测量方法第68-72页
     ·算法描述第68-71页
     ·测量方法误差分析第71-72页
   ·基于硬件的时延测量方法在控制平台上的实现第72-78页
     ·时延测量方法体系结构第72-74页
     ·实验结果第74-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基于预测控制的随机时延补偿第79-100页
   ·补偿基本思路第79-80页
   ·基于预测控制算法的模型补偿方法第80-89页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介绍第80-83页
     ·基于预测模型在线修正的补偿方法第83-84页
     ·仿真研究第84-89页
   ·基于单步(多步)预测输出时延补偿第89-93页
     ·基于单步(多步)预测输出时延补偿算法介绍第89-91页
     ·仿真研究第91-93页
   ·实验研究第93-99页
     ·实验平台介绍第93-94页
     ·对象阶跃响应实验第94-95页
     ·控制结果第95-99页
   ·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附录1:测控节点PCB第107-109页
附录2:控制服务器PCB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经历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彩色伪随机编码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班级环境审美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