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s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本及其评估的相关理论 | 第18-29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25页 |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人力资本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 第20-21页 |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21-22页 |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关系 | 第22-24页 |
·企业人力资本的划分 | 第24-25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理论 | 第25-29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定义 | 第25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原则 | 第25-26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特征 | 第26-27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所采用的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 | 第29-40页 |
·成本法概念 | 第29-30页 |
·成本法定义 | 第29页 |
·采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 第29页 |
·成本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29-30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 | 第30-32页 |
·企业整体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 | 第30-31页 |
·企业个体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 | 第31-32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调整模型 | 第32-34页 |
·企业整体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调整模型 | 第33页 |
·企业个体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成本法调整模型 | 第33-34页 |
·成本法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34-38页 |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确定 | 第34-36页 |
·企业人力资本创造新增价值所占比例H的确定 | 第36-38页 |
·个体人力资本分配系数ρ的确定 | 第38页 |
·成本法评述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收益法 | 第40-58页 |
·收益法概念 | 第40页 |
·收益法定义 | 第40页 |
·收益法适用的理论理论依据 | 第40页 |
·收益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40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收益法 | 第40-43页 |
·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 | 第40-41页 |
·经济价值法 | 第41-42页 |
·超额收益分成法 | 第42页 |
·预测职位报酬评估法 | 第42-43页 |
·收益法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43-57页 |
·收益额的确定 | 第43-44页 |
·折现率的确定 | 第44-49页 |
·收益期限的确定 | 第49-51页 |
·分成率β值的确定 | 第51-57页 |
·收益法评述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方法 | 第58-68页 |
·期权定价理论概述 | 第58-61页 |
·期权理论的发展概况 | 第58-59页 |
·期权理论的相关概念 | 第59-60页 |
·期权价格的决定因素 | 第60-61页 |
·企业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的广度与深度 | 第61-63页 |
·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表现形式 | 第63-65页 |
·管理入股—经营者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 第63-64页 |
·科技入股—科学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 第64页 |
·员工持股计划(ESOP)—知识劳动者人力资本参与价值分配 | 第64-65页 |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方法(Black-Scholes模型的应用) | 第65-68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建议 | 第68-7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8-70页 |
·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案例 | 第73-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