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容积节流联合调速系统的现状 | 第12-13页 |
·液压仿真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仿真技术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简况 | 第13-14页 |
·现代仿真技术 | 第14-15页 |
·现代仿真技术在液压领域中的应用 | 第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确定 | 第18-22页 |
·工况和技术要求 | 第18-19页 |
·系统方案确定 | 第19-22页 |
·容积节流联合调速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建模仿真和元件数学模型 | 第22-31页 |
·建模仿真 | 第22-24页 |
·限压式变量泵键合图 | 第24-27页 |
·限压式变量泵键合图 | 第24-26页 |
·限压式变量泵动态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调速阀键合图 | 第27-31页 |
·调速阀键合图 | 第27-29页 |
·调速阀动态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系统元件动态仿真 | 第31-35页 |
·系统元件参数确定 | 第31-32页 |
·确定状态方程中参数值 | 第31页 |
·确定状态变量的初始值 | 第31-32页 |
·仿真及分析 | 第32-35页 |
·限压式变量泵动态响应 | 第32-34页 |
·调速阀动态响应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系统数学模型 | 第35-44页 |
·液压系统动态分析所考虑影响的因素 | 第35-38页 |
·液压系统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系统的结构模型简化 | 第36-38页 |
·系统静态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 第40-44页 |
·确定系统的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 | 第40-41页 |
·储能元键上因变量和状态变量的关系 | 第41-42页 |
·系统动态状态方程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系统静态性能仿真 | 第44-52页 |
·系统静态性能理论分析 | 第44-48页 |
·系统调速特性 | 第44-46页 |
·系统效率分析 | 第46-48页 |
·系统静态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流量-压力特性 | 第48页 |
·调速特性 | 第48-49页 |
·负载特性 | 第49-52页 |
第七章 系统动态性能仿真 | 第52-63页 |
·系统仿真的必要性与动态过程分析 | 第52-54页 |
·系统仿真必要性 | 第52页 |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第52页 |
·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 第52-54页 |
·系统动态仿真及分析 | 第54-59页 |
·初始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 | 第55页 |
·系统参数对动态特性影响 | 第55-59页 |
·系统优化 | 第59-63页 |
·系统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0页 |
·优化的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第八章 液压油温度对系统的影响研究 | 第63-69页 |
·油温变化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 第63-64页 |
·液压系统油温过低的危害 | 第63页 |
·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危害 | 第63-64页 |
·油液温度对调速系统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 第64页 |
·液压油 | 第64-66页 |
·液压油的基本性能 | 第65页 |
·高低温环境对液压油的影响 | 第65-66页 |
·系统液压油升高原因及降温措施 | 第66-69页 |
·油温过高的原因 | 第66-67页 |
·降温方法 | 第67-69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建立了容积节流联合调速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 第69-70页 |
·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 第70-73页 |
·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 第70页 |
·现代液压仿真技术发展方向 | 第70-73页 |
·现代液压仿真技术 | 第70-71页 |
·发展方向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