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1页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光纤陀螺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1.2.1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光纤陀螺的研究趋势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光纤陀螺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捷联罗经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1.3.1 捷联技术的发展 | 第17页 |
1.3.2 捷联光纤罗经的发展 | 第17-18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光纤陀螺及其船用捷联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21-44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闭环光纤陀螺的信号处理方案 | 第22-25页 |
2.3 基于 DSP+FPGA的光纤陀螺实现 | 第25-34页 |
2.3.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2.3.2 DSP的设计 | 第26-30页 |
2.3.3 基于 FPGA的外围电路设计 | 第30-34页 |
2.4 光纤陀螺捷联系统的设计 | 第34-39页 |
2.4.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2.4.2 中断复用及 DSP外部串行口的扩展研究 | 第36-39页 |
2.5 软件设计 | 第39-42页 |
2.5.1 Boot表结构 | 第39-40页 |
2.5.2 文件格式转化及 Boot的生成 | 第40-41页 |
2.5.3 汇编语言与 C语言的混合编程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光纤陀螺动态误差模型研究 | 第44-68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光纤陀螺的动态误差机理模型 | 第45-51页 |
3.2.1 光纤陀螺与单自由度陀螺 | 第45-47页 |
3.2.2 静态误差模型 | 第47-48页 |
3.2.3 动态误差模型 | 第48-49页 |
3.2.4 传统线性辨识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49-51页 |
3.3 动态误差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 | 第51-56页 |
3.3.1 神经网络辨识原理 | 第51-52页 |
3.3.2 神经网络与回归分析法的差异 | 第52-54页 |
3.3.3 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方法 | 第54-56页 |
3.4 基于神经网络的建模实现及实验结果 | 第56-64页 |
3.4.1 三轴转台速率实验 | 第56-58页 |
3.4.2 基于 BP神经网络的设计 | 第58-61页 |
3.4.3 基于 RBF神经网络的设计 | 第61-64页 |
3.5 建模效果的实验验证 | 第64-67页 |
3.5.1 基于 BP网络的建模实验 | 第64-65页 |
3.5.2 基于 RBF网络的建模实验 | 第65-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光纤陀螺动态模型研究 | 第68-92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沃尔什函数及沃尔什变换 | 第69-75页 |
4.2.1 沃尔什函数 | 第69-73页 |
4.2.2 沃尔什变换 | 第73-75页 |
4.3 沃尔什函数的建模原理 | 第75-77页 |
4.4 建模方法的实现 | 第77-84页 |
4.4.1 沃尔什矩阵的产生 | 第77-79页 |
4.4.2 ω~T矩阵的产生 | 第79-80页 |
4.4.3 输入输出采样值的沃尔什变换 | 第80页 |
4.4.4 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80-82页 |
4.4.5 响应时间归一化 | 第82-84页 |
4.5 建模效果的实验验证 | 第84-91页 |
4.5.1 仿真验证 | 第85-89页 |
4.5.2 实测数据验证 | 第89-9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模型研究 | 第92-117页 |
5.1 引言 | 第92-94页 |
5.2 Allan方差分析法 | 第94-99页 |
5.2.1 Allan方差分析法简介 | 第94页 |
5.2.2 Allan方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94-97页 |
5.2.3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噪声源分析 | 第97-99页 |
5.3 窗函数在 Allan方差法中的应用 | 第99-107页 |
5.3.1 窗函数的原理与应用 | 第99-103页 |
5.3.2 窗函数在中低频段的应用 | 第103-105页 |
5.3.3 窗函数在高频段的应用 | 第105-106页 |
5.3.4 频率的选择与实验设计 | 第106-107页 |
5.4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 Allan方差分析 | 第107-115页 |
5.4.1 光纤陀螺各个随机漂移项的分析 | 第107-112页 |
5.4.2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综合分析 | 第112-113页 |
5.4.3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模型的实验研究 | 第113-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6章 光纤陀螺捷联罗经的研究 | 第117-141页 |
6.1 引言 | 第117-118页 |
6.2 捷联矩阵的即时修正算法 | 第118-123页 |
6.2.1 欧拉角法 | 第118-119页 |
6.2.2 方向余弦法 | 第119-120页 |
6.2.3 四元数法 | 第120-121页 |
6.2.4 四元数递推算法 | 第121-123页 |
6.3 光纤捷联罗经的数学模型 | 第123-128页 |
6.3.1 数学表达式 | 第123-125页 |
6.3.2 静基座误差分析 | 第125-128页 |
6.4 光纤捷联罗经的设计 | 第128-140页 |
6.4.1 陀螺罗经找北机制 | 第128-129页 |
6.4.2 光纤捷联罗经找北分析 | 第129-135页 |
6.4.2 光纤捷联罗经系统设计 | 第135-14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结论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附录A | 第155-157页 |
附录B | 第157-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