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沼山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1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污染第11-12页
  1.1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与形态第11页
   1.1.1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第11页
   1.1.2 氨氮的存在形态第11页
  1.2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危害第11-12页
   1.2.1 氨氮对水质的影响第11-12页
   1.2.2 氨氮对鱼类的危害第12页
  1.3 养殖水体中允许氨氮存在的标准第12页
 2 养殖水体中氨氮处理的常用方法第12-13页
  2.1 增氧第12页
  2.2 使用氧化剂第12页
  2.3 泼洒沸石第12页
  2.4 使用微生物制剂第12-13页
  2.5 大水面(50亩以上鱼池)可种植水生植物第13页
  2.6 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可减少水中氨氮的来源第13页
  2.7 利用生物转盘和生物转筒去氨氮第13页
 3 沸石及其在氨氮处理中的应用第13-17页
  3.1 沸石的结构与性质第13-14页
  3.2 沸石去除氨氮的作用机理第14页
   3.2.1 沸石的高效吸附性能第14页
   3.2.2 沸石的阳离子交换性能第14页
  3.3 天然沸石的改性方法第14-15页
   3.3.1 结构改性第14-15页
   3.3.2 内孔结构改性第15页
   3.3.3 沸石晶体表面改性第15页
  3.4 沸石在氨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第15-17页
   3.4.1 天然沸石在氨氮处理中的应用第15-16页
   3.4.2 改性沸石去氨氮的研究第16页
   3.4.3 生化结合沸石去氨氮的研究第16-17页
 4 沸石在水处理研究中存在问题第17-18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沼山沸石的特性及其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第19-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1.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1.1.1 试验材料第19页
   1.1.2 试验药品第19页
   1.1.3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1.2 试验方法第20-21页
   1.2.1 氨氮浓度的设定第20页
   1.2.2 沼山沸石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测定方法第20页
   1.2.3 沼山沸石氨氮吸附容量的测定第20页
   1.2.4 沼山沸石的化学解吸试验第20页
   1.2.5 沼山沸石去氨氮的影响因素试验第20-21页
   1.2.6 水质测定方法第2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1 沼山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第21页
  2.2 沼山沸石的氨氮吸附容量第21-23页
   2.2.1 吸附等温线第21页
   2.2.2 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拟合第21-23页
  2.3 化学洗脱作用下沸石的解吸第23页
  2.4 沼山沸石去氨氮影响因素试验第23-26页
   2.4.1 沸石投加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第23-24页
   2.4.2 接触时间对沸石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第24页
   2.4.3 pH值对沸石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第24-25页
   2.4.4 温度对沸石去氨氮效果的影响第25-26页
 3 讨论第26-28页
  3.1 氨氮吸附容量第26页
  3.2 吸附等温线第26-27页
  3.3 试验条件对沸石去除氨氮的影响第27-28页
   3.3.1 pH对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27页
   3.3.2 温度对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27页
   3.3.3 沸石投加量、接触时间对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27-28页
 4 结论第28-29页
第三章 沼山沸石的改性及其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第29-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页
  1.1 试验材料第29页
  1.2 试验方法第29页
   1.2.1 试验步骤第29页
   1.2.2 加热改性方法第29页
   1.2.3 化学改性方法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2.1 加热改性第29-31页
   2.1.1 确定适合改性的加热温度第29-30页
   2.1.2 确定适合改性的加热时间第30-31页
  2.2 盐酸改性第31页
  2.3 硫酸改性第31-32页
  2.4 硝酸改性第32页
  2.5 氢氧化钠改性第32-33页
  2.6 氯化钠改性第33-36页
   2.6.1 确定适合改性的氯化钠溶液浓度第33-34页
   2.6.2 确定适合氯化钠改性的时间第34页
   2.6.3 确定适合氯化钠改性的质量体积比第34-35页
   2.6.4 氯化钠改性沸石的用量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3.1 加热改性对沸石去氨氮效果的影响第36页
  3.2 酸碱改性对沸石去氨氮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3.3 盐改性对沸石去氨氮效果的影响第37页
 4 结论第37-39页
第四章 生物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第39-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1.1 试验材料第39页
   1.1.1 试验材料第39页
   1.1.2 主要试验仪器第39页
  1.2 试验方法第39-41页
   1.2.1 硝化细菌富集培养第39-40页
   1.2.2 硝化细菌的计数:采用 MPN法第40页
   1.2.3 硝化沸石的制作方法第40页
   1.2.4 硝化沸石去氨氮效果的检测方法第40页
   1.2.5 光合细菌活菌计数第40页
   1.2.6 以沸石为载体的固体光合菌剂的制作方法第40页
   1.2.7 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效果的检测方法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2.1 硝化细菌计数第41页
  2.2 硝化沸石去氨氮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2.2.1 沸石、液体硝化细菌和硝化沸石去氨氮效果比较第41页
   2.2.2 接触时间对硝化沸石去氨氮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2.2.3 接种量对硝化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42-43页
   2.2.4 pH值对硝化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43页
   2.2.5 温度对硝化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43-44页
  2.3 光合细菌计数第44页
  2.4 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2.4.1 沸石、液体光合菌剂和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效果的比较第44页
   2.4.2 接种量对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的影响第44-45页
   2.4.3 pH值对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的影响第45页
   2.4.4 温度对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的影响第45-46页
 3 讨论第46-49页
  3.1 生物膜的构建对硝化细菌功能的影响第46页
  3.2 反应时间、接种量、pH值和温度对硝化沸石去氨氮的影响第46-47页
  3.3 光合细菌固定化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第47-48页
  3.4 接种量、pH值、温度对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的影响第48-49页
 4 结论第49-50页
  4.1 硝化沸石去氨氮的研究结果第49页
  4.2 固体光合菌剂去氨氮的研究结果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1 试剂或培养基配制第55-56页
附录2 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测值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实现
下一篇:人工神经网络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