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异常测值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15-28页 |
2.1 过程线法 | 第15页 |
2.2 统计检验法 | 第15-20页 |
2.3 数学模型法 | 第20-25页 |
2.3.1 大坝监测统计模型 | 第21-23页 |
2.3.2 大坝监测确定性模型 | 第23-24页 |
2.3.3 大坝监测混合模型 | 第24-25页 |
2.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第25-27页 |
2.5 异常值的处理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异常测值分析的计算机实现 | 第28-51页 |
3.1 模块设计思想 | 第30-31页 |
3.2 技术支持 | 第31-51页 |
3.2.1 MDI窗体 | 第31-32页 |
3.2.2 绘图方法 | 第32-39页 |
3.2.3 数据库编程 | 第39-49页 |
3.2.4 其他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某大坝坝顶水平异常值分析 | 第51-58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51页 |
4.2 水平位移异常值分析 | 第51-56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某闸坝闸基扬压力异常测值分析 | 第58-66页 |
5.1 工程概况及扬压力监测布置 | 第58页 |
5.2 1989年~1999年闸基扬压力性态分析 | 第58-63页 |
5.2.1 闸基扬压水位分析 | 第59页 |
5.2.2 闸基渗透压力折减系数分析 | 第59-60页 |
5.2.3 1989年~1999年闸基P7、P8和P9测压孔扬压力异常原因分析 | 第60-63页 |
5.3 2001年7月以后闸基扬压力性态分析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