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历史性分析 | 第19-23页 |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轨迹的演变 | 第19-21页 |
·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演变的逻辑起点 | 第19页 |
·分税制下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从地方政府职能到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研究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中国经济成长的内生变量 | 第21页 |
·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博弈论分析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中部政府行为的博弈论框架 | 第23-29页 |
·中部地方政府博弈的行为特征 | 第23-24页 |
·博弈对象 | 第23-24页 |
·预期报酬(中部政府参与博弈的目标) | 第24页 |
·博弈策略(中部政府采取的措施) | 第24页 |
·博弈规则(制度与法律) | 第24页 |
·中部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条件 | 第24-27页 |
·一般条件分析 | 第24页 |
·特殊条件分析 | 第24-27页 |
·中部政府实现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 | 第27-29页 |
第4章 中部政府面临的多重博弈行为分析及其意义 | 第29-46页 |
·中部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动态政策博弈 | 第29-32页 |
·中部政府与其他区域政府之间的区域间博弈 | 第32-40页 |
·区域间政府博弈的背景 | 第32-33页 |
·区域间政府博弈的理论分析 | 第33-38页 |
·中部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博弈 | 第38-40页 |
·中部政府与区内微观主体(主要指企业)的博弈 | 第40-46页 |
·体制转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博弈关系的形成和演变 | 第40-42页 |
·政企博弈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 第42-46页 |
第5章 中部政府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政府博弈行为选择 | 第46-66页 |
·中部政府在与中央政府动态博弈中的行为选择 | 第46-49页 |
·争取政策支持,实现中部自助发展 | 第46-48页 |
·中部政府行为选择中的精神崛起战略 | 第48-49页 |
·中部政府在与其它区域政府博弈中的行为选择 | 第49-57页 |
·摈弃短期化的不合理行为,着重中部发展的长远利益 | 第49-50页 |
·加强政府联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 第50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 第50-51页 |
·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战略中的投资环境建设 | 第51-57页 |
·中部政府与企业博弈中的政府行为选择 | 第57-60页 |
·国有企业改革和改组: 有效配置和整合内部资源 | 第57-58页 |
·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中解决国企改革问题 | 第58-60页 |
·改变中部政府行为模式,矫正政府博弈行为 | 第60-66页 |
·改变政府行为模式,确立可置信的承诺和威胁的新规则 | 第60页 |
·以任人唯贤规则重组部分人事,使政府的能力到位 | 第60-61页 |
·推进中部政府改革,提高行政效率 | 第61-62页 |
·中部政府行为的硬约束机制的建立 | 第62-63页 |
·中部政府的声誉机制建设: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化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