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图清单 | 第12-15页 |
表清单 | 第15-16页 |
注释表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实现目标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23-2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4-26页 |
·课题来源及论文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课题来源 | 第26页 |
·论文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分析 | 第27-40页 |
·供应链简介 | 第27-28页 |
·生产物流系统 | 第28-29页 |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 | 第29-33页 |
·连续时间微分方程模型 | 第29-30页 |
·离散时间差分方程模型 | 第30-31页 |
·离散事件仿真模型 | 第31-32页 |
·运筹学模型 | 第32-33页 |
·控制理论模型在生产物流系统的应用 | 第33-39页 |
·控制理论模型在生产物流系统的早期应用 | 第33-34页 |
·近期控制理论模型在生产物流系统的应用 | 第34-39页 |
·理论方法的新进展 | 第34-35页 |
·随机控制理论 | 第35页 |
·前馈与反馈控制环节的集成应用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基础研究 | 第40-65页 |
·简介 | 第40-44页 |
·在制品定义 | 第40-41页 |
·在制品库存的作用 | 第41页 |
·确定在制品库存的位置 | 第41-42页 |
·确定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的最佳容量 | 第42-43页 |
·在制品库存控制 | 第43-44页 |
·在制品库存控制策略 | 第43-44页 |
·控制在制品库存产生的效益 | 第44页 |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44-54页 |
·基本加工模块 | 第44-46页 |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型 | 第46-54页 |
·需求平稳化策略 | 第48-49页 |
·生产延迟策略 | 第49-50页 |
·恢复库存策略——前馈与反馈控制方式 | 第50-54页 |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的传递函数分析 | 第54-56页 |
·传递函数 | 第54页 |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 | 第54页 |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的传递函数分析 | 第54-56页 |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的实例仿真 | 第56-63页 |
·串行生产线 A1W 的阶跃响应 | 第56-58页 |
·串行生产线 A 1W 的锯齿响应 | 第58-60页 |
·串行生产线 A1W 的正态响应 | 第60-6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节 | 第64-65页 |
第四章 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之PI 控制与实现 | 第65-90页 |
·PI 控制器 | 第65-67页 |
·PI 控制器在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的应用 | 第67-73页 |
·PI 控制器数量和位置的选择 | 第67-68页 |
·建立优化模型 | 第68-73页 |
·约束条件 | 第68-71页 |
·目标函数 | 第71-72页 |
·建立优化模型 | 第72-73页 |
·模型求解 | 第73-75页 |
·灵敏度约束 | 第73-74页 |
·模型求解 | 第74-75页 |
·箱体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之 PI 控制器设计 | 第75-77页 |
·初始条件 | 第75-76页 |
·模型求解 | 第76-77页 |
·PI 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分析 | 第77-79页 |
·PI 算法与P 算法控制效果比较 | 第77-79页 |
·PI 控制器的鲁棒性 | 第79页 |
·PI 控制器的实现 | 第79-89页 |
·优化配置设备负荷 | 第80-85页 |
·凸优化方法简介 | 第81页 |
·建立凸优化模型 | 第81-84页 |
·拉格郎日函数及KKT 条件 | 第84-85页 |
·模型求解 | 第85页 |
·积压任务管理 | 第85-89页 |
·积压任务控制器(backlog controller) | 第85-87页 |
·输入速率控制器 | 第87页 |
·集成积压任务控制器与输入速率控制器 | 第87-89页 |
·本章小节 | 第89-90页 |
第五章 集成SPC 与PI 的串行生产线在制品库存控制 | 第90-105页 |
·简介 | 第90-94页 |
·统计过程控制 | 第90-91页 |
·Shewhart 控制图 | 第91-92页 |
·CUSUM 控制图 | 第92-93页 |
·EWMA 控制图 | 第93页 |
·有关 SPC 的性能指标 | 第93-94页 |
·SPC 的局限性与解决方案 | 第94-95页 |
·传统 SPC 技术的局限性 | 第94页 |
·解决方案 | 第94-95页 |
·集成 SPC 与 PI | 第95-98页 |
·集成的必要性 | 第95-97页 |
·集成步骤 | 第97-98页 |
·SPC 与PI 集成效果评价 | 第98-104页 |
·过程变化形式及计算方法 | 第98-99页 |
·单一 PI 控制与 SPC/PI 集成控制效果比较 | 第99-104页 |
·本章小节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箱体生产线I-PLCS 系统的应用 | 第105-119页 |
·应用背景 | 第105-107页 |
·应用背景 | 第105-106页 |
·箱体生产线 | 第106-107页 |
·箱体生产线 I-PLCS 系统 | 第107-108页 |
·系统组成 | 第107-108页 |
·集成控制器原理 | 第108页 |
·系统功能 | 第108-110页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108-110页 |
·I-PLCS 系统的IDEF0 图 | 第110页 |
·I-PLCS 系统的动态调度仿真 | 第110-115页 |
·I-PLCS 系统的动态调度策略 | 第110-113页 |
·I-PLCS 系统的动态调度仿真 | 第113-115页 |
·I-PLCS 系统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 第115-118页 |
·I-PLCS 系统应用 | 第115-117页 |
·I-PLCS 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节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结论 | 第119-120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