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条件下粉煤灰对耕作土壤的水土流失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1 引言 | 第6-15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6-14页 |
1.2.1 粉煤灰的农业应用研究 | 第6-8页 |
1.2.2 粉煤灰农业应用的环境影响研究 | 第8-9页 |
1.2.3 耕地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 第9-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4-15页 |
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5-19页 |
2.1 试验材料及特性 | 第15-16页 |
2.1.1 粉煤灰的特性 | 第15-16页 |
2.1.2 黄土的特性 | 第1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6-19页 |
2.2.1 试验指标的确定 | 第16-18页 |
2.2.2 试验装置 | 第18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44页 |
3.1 入渗规律分析 | 第19-33页 |
3.1.1 粉煤灰含量对耕作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 第19-27页 |
3.1.2 坡度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 第27-30页 |
3.1.3 降雨强度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 产流规律分析 | 第33-39页 |
3.2.1 粉煤灰含量对产流的影响 | 第33-36页 |
3.2.2 坡度对产流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降雨强度对产流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产沙规律分析 | 第39-44页 |
3.3.1 粉煤灰含量对产沙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2 坡度对产沙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降雨强度对产沙的影响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5 主要结论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46-4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5.2 新解见 | 第47页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英文摘要 | 第52-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