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具有DNA切割活性的联咪唑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机理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8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研究现状第13-21页
     ·2,2′-联咪唑类金属配合物研究概况第13-16页
     ·人工核酸切割试剂及其机理第16-20页
     ·人工核酸酶第20-21页
   ·本文设计思路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8页
第二章 联咪唑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第28-44页
   ·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第28页
     ·实验所用仪器第28页
     ·实验的主要试剂第28页
   ·配体2-2′-联咪唑的合成表征第28-30页
     ·配体的合成路线及方法第28-29页
     ·配体的表征第29-30页
   ·2,2′-联咪唑铜配合物(1)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0-34页
     ·配合物Cu_(1.5)Cl_3(H_2biim)_2(1)的合成第30页
     ·配合物Cu_(1.5)Cl_3(H_2biim)_2(1)的表征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2,2′-联咪唑钴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4-42页
     ·配合物[Co(H_2biim)_3](NO_3)_3(2)的合成及表征第34-38页
       ·配合物[Co(H_2biim)_3](NO_3)_3(2)的合成第34页
       ·配合物[Co(H_2biim)_3](NO_3)_3(2)的表征第34-36页
       ·晶体结构分析第36-38页
     ·配合物[Co(H_2biim)_2](NO_3)_(2+)2H_2O(3)的合成及表征第38-42页
       ·配合物[Co(H_2biim)_2](NO_3)_(2-)2H_2O(3)的合成第38页
       ·配合物[Co(H_2biim)_2(H_2O)_2](NO_3)_(2+)2H_2O(3)的表征第38-39页
       ·晶体结构分析第39-42页
   ·2-2′联咪唑镍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42页
     ·2,2′-联咪唑镍配合物的合成第42页
     ·2,2′-联咪唑镍配合物的表征第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第三章 联咪唑与亚氨基二乙酸混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4-52页
   ·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第44页
     ·实验所用仪器第44页
   ·铜与2,2′-联咪唑与亚氨基二乙酸混配合物(4)的合成及表征第44-50页
     ·配合物[CuCl(H_2biim)(H_2O)][Cu(Ida)Cl]·H_2O(4)的合成第44-45页
     ·配合物(4)的表征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其它金属与2-2’-联咪唑-亚氨基二乙酸混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0页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50页
     ·金属配合物的表征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四章 双甲基联咪唑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2-60页
   ·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第52页
     ·实验所用仪器第52页
   ·1,1’-二甲基-2,2’-联咪唑配体第52-53页
     ·1,1’-二甲基-2,2’-联咪哗(Dmbiim)的合成第52-53页
     ·配体的表征第53页
   ·双甲基联咪唑铜化合物的合成表征第53-58页
     ·配合物[Cu_2(Dmbiim)_4H_2O](C1O_4)_4·3H_2O(5)的合成第54页
     ·配合物[Cu_2(Dmbiim)_4H_2O](C1O_4)4·3H_2O(5)的表征第54-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五章 配合物对DNA的切割作用及机理研究第60-71页
   ·实验原理第60-61页
   ·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第61-62页
     ·仪器与材料第61-62页
     ·溶液的配制第62页
   ·双甲基联咪唑铜配合物(5)对双链DNA的切割第62-68页
     ·Cu-DM切割DNA的浓度梯度第62-64页
     ·Cu-DM切割DNA动力学研究第64-66页
     ·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机理研究第66-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页
   ·联咪唑与亚氨基二乙酸混配合物(4)对双链DNA的活性研究第68-70页
     ·配合物(4)切割DNA的浓度梯度第68-69页
     ·配合物(4)切割DNA的pH梯度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总结第71-72页
   ·展望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接收的文章:第74-75页
承诺书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种植饲用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人工降雨条件下粉煤灰对耕作土壤的水土流失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