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 | 第9-33页 |
·大环化合物简介 | 第9-12页 |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 | 第12-25页 |
·除氧方法 | 第12-13页 |
·CD-RTP中重原子微扰剂和第三组分 | 第13-21页 |
·第四组分对CD-RTP的影响 | 第21页 |
·环糊精对客体的包配形式及包配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 第2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3页 |
第二章 不除氧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的研究进展 | 第33-48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不除氧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机理 | 第34-37页 |
·空间调节作用 | 第34-35页 |
·核仁式包配物 | 第35-36页 |
·封盖作用 | 第36页 |
·微晶的形成 | 第36-37页 |
·第三第四组分在诱导非除氧RTP中作用 | 第37-41页 |
·卤代烷烃和卤代醇 | 第37-38页 |
·不含重原子的烷烃 | 第38-39页 |
·脂肪醇 | 第39-40页 |
·脂肪胺 | 第40-41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第三章 不同环状第三组分诱导的非除氧CD-RTP及其相关传感器的初步研究 | 第48-5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不同有机物存在下1-溴代萘的CD-RTP光谱 | 第49页 |
·环糊精浓度对体系RTP强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第三组分用量对体系CD-RTP强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温度对体系RTP强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不除氧状态下RTP产生的机理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几种抗氧猝灭室温磷光测量体系的比较研究 | 第58-65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不同体系的RTP | 第59-62页 |
·不同保护介质的结构特征 | 第62-63页 |
·不除氧状态下RTP产生的机理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承诺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