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页 |
| ·电气传动技术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微机控制电机的发展和现状 | 第9页 |
| ·电机微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9-10页 |
| ·本课题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单闭环控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 第11-18页 |
|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 第11-13页 |
|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案 | 第11-13页 |
| ·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 | 第13页 |
| ·开环系统机械特性和闭环系统静特性 | 第13-15页 |
| ·采用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控制脉宽调速系统 | 第15-16页 |
| ·比例积分单闭环脉宽控制系统(无静差系统)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微机控制双闭环可逆直流PWM 调速系统原理设计 | 第18-43页 |
|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 第18-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 第19-20页 |
| ·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 第20-21页 |
| ·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 | 第21-22页 |
| ·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 | 第22-26页 |
| ·动态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起动过程分析 | 第23-24页 |
| ·动态性能和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 第24-26页 |
| ·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 第26-28页 |
|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 第26-27页 |
|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 第27-28页 |
| ·可逆PWM 变换器 | 第28-32页 |
| ·可逆PWM 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28-31页 |
| ·IGBT 缓冲电路 | 第31-32页 |
| ·脉宽调速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 | 第32-33页 |
| ·脉宽调速系统的电流脉动量和转速脉动量 | 第33-38页 |
| ·电流脉动量 | 第33-36页 |
| ·转速脉动量 | 第36-38页 |
| ·脉宽调制器和PWM 变换器的传递函数 | 第38-39页 |
| ·电力晶体管的开关过程、开关损耗和最佳开关频率 | 第39-42页 |
| ·开关过程 | 第39-41页 |
| ·开通时间 | 第39-40页 |
| ·关断时间 | 第40-41页 |
| ·开关损耗 | 第41页 |
| ·最佳开关频率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双闭环可逆直流PWM 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3-56页 |
| ·双闭环可逆直流PWM 调速系统简介 | 第43-44页 |
| ·双闭环可逆直流PWM 调速系统总体设计 | 第44-45页 |
| ·主要芯片的选择 | 第45-47页 |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45页 |
| ·8253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 | 第45-46页 |
| ·8279 可编程键盘、显示接口芯片 | 第46-47页 |
| ·A/D 转换芯片ADC0809 | 第47页 |
| ·高精度数字测速电路 | 第47-49页 |
| ·M/T 法测速原理 | 第48-49页 |
| ·数字测速硬件电路 | 第49页 |
| ·键盘/显示接口 | 第49-51页 |
| ·全数字PWM 调制器 | 第51-54页 |
| ·泵升电压限制电路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6-68页 |
| ·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56-57页 |
| ·软件的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 ·软件的编制 | 第58-65页 |
| ·微机头文件的设置 | 第58-59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 ·数字电流调节器和数字转速调节器的算法及软件实现 | 第61-65页 |
| ·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5-68页 |
| ·模拟输入信号的噪声滤波 | 第65-66页 |
| ·防止程序运行失常的软件措施 | 第66-67页 |
| ·软件冗余技术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硬件电路的改进 | 第68-70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A 系统硬件原理图 | 第74-75页 |
| 附录B 系统程序清单 | 第75-82页 |
| 附录C 控制电路印制板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