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企业购并与资产重组的内涵 | 第9-10页 |
·企业购并理论概述 | 第10-11页 |
·企业发展效应理论 | 第10页 |
·效率理论 | 第10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0-11页 |
·资产重组的形式 | 第11-13页 |
·破产重组 | 第11页 |
·兼并重组 | 第11页 |
·股权重组 | 第11-12页 |
·债务重组 | 第12页 |
·壳资源重组 | 第12页 |
·联合重组 | 第12-13页 |
·授权重组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动因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HG 公司资产重组的背景分析 | 第14-27页 |
·行业背景分析 | 第14-16页 |
·当时世界及中国彩电、彩管、彩玻市场的状况及预测 | 第14-15页 |
·当时对新型平板显示器和彩色显像管寿命周期分析与预测 | 第15-16页 |
·HG 公司基本情况简述 | 第16-17页 |
·ACBC 基本情况简述 | 第17-18页 |
·FDKJ 基本情况简述 | 第18-19页 |
·重组 HG 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19-27页 |
·重组 HG 的背景分析 | 第19-20页 |
·重组 HG 公司的困难分析 | 第20-22页 |
·重组 HG 的有利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ACBC 的竞争地位和竞争策略 | 第24-25页 |
·FDKJ 的竞争地位和竞争策略 | 第25-27页 |
第三章 HG 公司资产重组的艰难历程 | 第27-34页 |
·HG 公司重组的基本思路 | 第27-28页 |
·ACBC 参与 HG 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形成和实施情况 | 第28-30页 |
·方案的形成 | 第28页 |
·合资阶段 | 第28-29页 |
·租赁阶段 | 第29-30页 |
·收购阶段 | 第30页 |
·FDKJ 参与 HG 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形成和实施情况 | 第30-31页 |
·方案的形成 | 第30-31页 |
·债务重组 | 第31页 |
·股权转让 | 第31页 |
·资产置换 | 第31页 |
·职工安置 | 第31页 |
·重组的困难 | 第31-34页 |
·经营环境恶化 | 第31-32页 |
·债务剥离迟缓 | 第32页 |
·土地用途改变 | 第32-33页 |
·增发新股的审批 | 第33页 |
·股权过户豁免收购要约义务的审批 | 第33-34页 |
第四章 HG 公司资产重组的经济分析 | 第34-47页 |
·HG 股份公司分析 | 第34-39页 |
·ACBC 重组方案分析 | 第39-45页 |
·改造方案 | 第39-40页 |
·改造后的生产能力 | 第40-42页 |
·市场情况 | 第42页 |
·改造资金预算 | 第42-43页 |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第43-44页 |
·项目投资动态分析 | 第44-45页 |
·FDKJ 公司重组方案分析 | 第45-47页 |
·FDKJ 的投资与财务状况分析 | 第45-46页 |
·PTHG 重组后的财务状况及预测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重组后的环境变化 | 第47-49页 |
·彩电行业(整机、彩管、彩玻)的变化 | 第47-48页 |
·政策与法规环境的变化 | 第48-49页 |
·关于亏损上市企业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 第48页 |
·FDKJ 增发新股情况 | 第48-49页 |
第六章 HG 公司现状 | 第49-54页 |
·HG 集团破产的遗留问题 | 第49页 |
·HG 公司被重组后派生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派生公司的战略调整及经营情况 | 第50-54页 |
·ACEC 的战略调整 | 第50页 |
·FDKJ 的战略调整(恢复建设成都彩管项目) | 第50-51页 |
·PTHG 应尽快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二次重组 | 第51-5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54-63页 |
·HG资产重组的总体结果评价 | 第54页 |
·机遇与挑战 | 第54-55页 |
·ACBC公司是推动HG资产重组的关键力量 | 第55-56页 |
·政府支持是成功重组的根本保证 | 第56-57页 |
·重组HG是正确的方向 | 第57页 |
·HG走向衰亡的教训 | 第57-63页 |
·投资决策失误 | 第57-58页 |
·管理混乱 | 第58-60页 |
·缺乏职业经理人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