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1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金刚石薄膜的性能与制备 | 第13-16页 |
·性能 | 第13-14页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制备金刚石薄膜 | 第14-15页 |
·国内外金刚石薄膜研究进展对比 | 第15-16页 |
·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与进展 | 第16-23页 |
·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 | 第17-21页 |
·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阻抗特性 | 第21-23页 |
·电化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 第23-29页 |
·阳极工艺 | 第24-27页 |
·阴极工艺 | 第27-28页 |
·阴阳两极联合作用工艺 | 第28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图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掺杂金刚石薄膜的表面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31-49页 |
·掺硼金刚石薄膜的制备 | 第31-32页 |
·原子力显微镜及三维形貌干涉仪分析 | 第32-34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4-36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6-38页 |
·俄歇电子能谱(AEC)分析 | 第38-39页 |
·多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9-40页 |
·拉曼光谱(Raman)分析 | 第40-43页 |
·TEM分析 | 第43页 |
·金刚石薄膜的机械性能 | 第43-46页 |
·测量方法 | 第44-45页 |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活性涂层钛基电极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氧化特性 | 第49-70页 |
·电化学测试条件 | 第50页 |
·电化学窗口测试 | 第50-52页 |
·氯酚在BDD电极循环伏安特性 | 第52-61页 |
·2,4-二氯酚循环伏安特性 | 第52-55页 |
·2-氯酚、4-氯酚和2,6-二氯酚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55-57页 |
·2,4,6-三氯酚(2,4,6-TCP)的循环伏安图 | 第57-58页 |
·五氯酚(PCP)循环伏安特性 | 第58页 |
·氧化还原机理分析 | 第58-61页 |
·氯酚在BDD/Pt电极循环伏安特性 | 第61-68页 |
·氯氢醌和支持电解质的循环伏安性能 | 第61-62页 |
·2,4-二氯酚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62-63页 |
·2-氯酚、4-氯酚和2,6-二氯酚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63-65页 |
·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65-66页 |
·氧化机理分析 | 第66-68页 |
·氯酚在ACT电极循环伏安特性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特性 | 第70-84页 |
·交流阻抗测试条件 | 第71页 |
·电化学体系的物理模型 | 第71-73页 |
·多晶金刚石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 | 第73-79页 |
·多晶金刚石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分析 | 第79-80页 |
·BDD电极平带电势的确定和掺杂浓度的估算 | 第80-83页 |
·平带电势的确定 | 第80-82页 |
·掺杂浓度的估算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污水处理研究 | 第84-111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污水处理装置的研制 | 第85-86页 |
·污水处理装置结构 | 第85页 |
·污水处理操作流程 | 第85-86页 |
·污水处理参数的影响及其分析 | 第86-99页 |
·槽电压影响 | 第86-90页 |
·模拟废水流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91-9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92-94页 |
·模拟废水pH值的影响 | 第94-96页 |
·模拟废水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 第96-98页 |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98-99页 |
·添加剂对电化学氧化的影响 | 第99-102页 |
·NaCl对电化学氧化的影响 | 第99-102页 |
·NaOH对电化学氧化的影响 | 第102页 |
·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实验 | 第102-104页 |
·铅离子的去除 | 第102-103页 |
·铜离子的去除 | 第103-104页 |
·氯酚的电化学降解实验 | 第104-109页 |
·4-氯酚的电化学降解 | 第106页 |
·2,6-二氯酚的电化学降解 | 第106-107页 |
·2,4,6-三氯酚的电化学降解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与活性涂层钛电极的对比研究 | 第111-135页 |
·苯酚降解对比实验 | 第111-120页 |
·不同电流时两种电极的比较 | 第111-113页 |
·不同添加剂量时两种电极的对比实验 | 第113-116页 |
·电解时间对苯酚降解的对比实验 | 第116-118页 |
·两种电极上的降解机理分析 | 第118-120页 |
·氯酚降解的对比实验 | 第120-121页 |
·阴极的替代实验 | 第121-125页 |
·炸药废水的电化学降解 | 第125-128页 |
·两种电极的炸药废水对比实验 | 第125-126页 |
·不同电流对炸药废水降解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几种工业废水处理比较 | 第128-129页 |
·预测单位能耗的数学模型 | 第129-133页 |
·假设 | 第129页 |
·基本概念和公式 | 第129-130页 |
·COD 和ICE模型 | 第130-132页 |
·能耗预测模型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主要结论 | 第135-137页 |
·工业价值与展望 | 第137页 |
·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0页 |
致谢及声明 | 第150-1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1-152页 |